我与读书(续九)——随感录

作者: 黄土人家 | 来源:发表于2022-12-17 23:48 被阅读0次

(四十六)

叶廷芳是卡夫卡文集中文主要翻译者,他多次出访德国,写下了《遍寻繆斯》集子。他心中有情感和知识储备,一路旅行是有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与此相比,那些走马观花,挥笔“到此一游”者又得到了什么?

(四十七)

“知乎”平台很多朋友询问有关读书的问题,其中对“阅读能力”谈谈我读书过程的体会:阅读是积累和传播知识最重要的手段。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获取知识然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作。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第一、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要熟记,打下扎实的文字基础。第二、要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以及结构复杂的长句;要理解文章的层次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理解文章的中心、要点和意义;分析辨明文章的写作特点。第三、阅读过程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要贯穿始终,要进行分析和评议,鉴别出文章的精华和糟粕以及价值,或吸取,或舍弃。第四、阅读经典文章速度放慢,重点是吃透;精华的语句应该熟记。以上四点是阅读过程的逐渐深入,构成了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内涵。

(四十八)

“知乎”平台上询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书多反而傻?”有没有这样的人,有!读书没有目的,没有思考鉴别,没有独自见解,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人就是书呆子或傻子。其实,读书多是好事,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满足求知的欲望;是与作者以及书中的人物面对面的交流,借鉴前人的经验,开阔视野,内在获得丰富和成长。

(四十九)

“循序渐进”是一种读书的方法,是由浅入深,自易而难的过程。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由于读书的目的因人而异,一般来讲,最好做一个近期和远期计划。比如阅读议论文,首先把握三点:一是文章是不是有感而发;二是要学会分析;三是要用好语言。这三点是近期阅读的重点,可以读一些千字内的文章进行练习,这是浅度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后,就要去进行深度过程的训练了。

(五十)

怎样判定文章中的好句好段呢?很多文章中都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段落,我的思考有三点:一、它适用什么主题;二、它有什么写作意图;三、它有什么启发和引导。思考清楚后,方可决定吸取和舍弃。注意:理解好句好段切莫望文生义或武断评论,必须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特定条件去分析理解。

相关文章

  • 我与读书(续九)——随感录

    (四十六) 叶廷芳是卡夫卡文集中文主要翻译者,他多次出访德国,写下了《遍寻繆斯》集子。他心中有情感和知识储备,一路...

  • 我与读书(续三)——随感录

    (十一)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出成果?这一种说法似乎有点牵强。当然了,出成果并非是读书唯一的目的。一本名著,它...

  • 我与读书(续四)——随感录

    (十八) 作家杨沫比较成功地完成了《青春之歌》林道静的形象。知识分子的出路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同民族解放事业始终联系在...

  • 我与读书(续五)——随感录

    (二十六) 我喜欢看《红楼梦》,原因是作品中的人物都有个性。贾赦和贾政是亲兄弟,又分别是荣国府和宁国府的主子,贾赦...

  • 我与读书(续二)——随感录

    (说明:原题目〔读书话题〕改为〔我与读书〕) (八) 法国作家卢梭生前写得最后一部作品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 我与读书(续六)——随感录

    (三十一) 有一些不朽的名著,并不着重表现主题思想,而是通过人物在故事中的行动和态度,去刻画人物性格,去揭示人性,...

  • 我与读书(续八)——随感录

    (四十一) 学习哲学,获得“知识之最高之满足”有三种方式:一是学术方式。这一点目前自己获得的能力尚未达到。二是思想...

  • 读书话题(续一)——随感录

    (七)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是《象棋的故事》,小说是以一艘轮船上几名乘客巧遇国际象棋冠军并于之比...

  • 人的思考(续九)——随感录

    (五十四) 创造的过程是幸福的,这个幸福就是额外的奖赏。母亲知道我爱吃韭菜花儿,每到季节,就动手做出鲜香味美的韭菜...

  • 随思一【1——5】

    序:平日里,爱好读书,身处世事,不时会有些零星的随感,特录于此,若有与某位哲人语雷同,请诸君指明便于改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读书(续九)——随感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ta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