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初三购得此书至今,算来九年有余。初读之时正值少年,或因其书中句子拮据聱牙,或因其间字词生僻晦涩,又或因时值年少,入世未深, 只喜些春花秋月之句,风花雪月之语,对其盘根错节的情节、人物关系望而生畏,凡此种种,慧根过浅之故,每每读之唯觉有“啃书”之感,愚人不可得其中之意一二。遂而弃之不读,束之高阁八年有余。
幸而今离家远行之际,念远在异乡,无朋无友,携之入藏,或可聊解乏闷,纵茕茕孑立,不若一友在侧乎?
余于花信年华方得以有“甘坐板凳十年冷”之耐性。终于戊戌年七月至九月闲暇之余重拾此本,拜读曹公丰碑之作,一字一句,未敢轻慢,俱读之。文中若林黛玉之《桃花行》、《葬花吟》;贾宝玉悼晴雯所撰《芙蓉女儿诔》等名篇晓目因其行文标致,言词肯綮,不禁反复研读。至于海棠社中众人所写诗词,宝玉间或参禅悟道之作,黛玉伤春悲秋、寄人篱下、感时伤怀之作也未敢怠慢,字字过目,于心中细品。
期间文中人物、情节不懂之处常查阅前辈学者研究硕果,祈望明白少许,唯恐晚生愚钝,曲解曹公下笔之意。不禁讶然于曹公下笔之处皆有深意,书中人物名姓并其生平皆有因果;看似无关隘的闲话实则可能为后文中一抹重重的伏笔。《红楼梦》谓古代百科全书之语,自古有也。其包罗万象,气势恢宏,人物繁多,情节跌宕曲折之处,非我等小儿可妄加评论,早有红学自成一家,红学大儒论述颇多且甚细,故在此不赘述。前人专家、学者已将其抽丝剥茧般分析透彻。《红楼梦》于今读者犹如捧一颗玲珑剔透的水晶在手,读来无碍。
吾生二十余载,今方得初读《红楼梦》,想来或是日增月益,年龄见长,事理也明白些许;又或是独处异乡,别无干扰,心沉气定之故,此次开启书卷后并无弃之不读之念,反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每趁闲暇之余阅之,或二三页,或十多页不等,竟于任职之日起至今约三月内卒读完之。感念颇多,却好似心中千千结中结,不得其端,故在此不多言。
想来《红楼梦》中世间万象非一次就可阅尽,余生定将再细细拜读几遍,也许有幸,得其中之意二三,幸甚至哉,余生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