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
关于激励,有两个约束特别重要。第一条叫做“让别人和你玩,一定是和你玩能带给他最大的满意度”,经济学将这条法则称为“参与约束”。一个人,如果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他在这件事上的收益,一定要大于他的机会成本。
讨论激励这件事的前提,首先要看这个人在某一件事上全情投入,是不是可以满足参与约束。否则,均不具备讨论激励的前提。
第二条法则,就是激励者和被激励的人之间,一定是共赢的,也就是说他们“激励相容”。绝不能是一个人的赢,是以另外一个人的输为前提、为代价。毫无疑问,股权关系,有机会实现双方的共赢。
持股这件事,不仅可以满足经理人、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的参与约束,更是与股东之间是激励相容的。
2-参与约束的动态特性
“人时时刻刻进行选择”,意味着他的机会成本是历时而变的。先前满足参与约束,不见得保证以后总是能够满足参与约束,当情景变了的时候,股权的味道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从帮手变成了麻烦。
在考虑激励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学会动态地看问题,不能一成不变地看一个人的身价,每个人的参与约束都会变化,每个人的积极性都会发生变化。作为领导者、作为管理者、作为老板,必须要对下属的参与约束有动态的洞察。
另外,这种洞察还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多时候,人常常还会产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当下属产生了非物质的意愿的时候,物质激励的逻辑就不成立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了成就事业的愿景之后,激励的性质就必须要发生变化了。
3-股权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股权确实是保证股东和经理人利益一致性的一种通用办法,但给了股权也会导致利益的差异性问题。
很多股东之间的矛盾,其实都是由于权力欲和控制权的争夺而来的。
要找到合适的形式,做到激励相容。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只要是有助于能够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让大家的利益追求的方向趋于一致化,就是好的激励方式。至于是不是选择给股权的方式,这倒不一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