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孰优孰劣?

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孰优孰劣?

作者: 正儿八经逻辑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4:30 被阅读0次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读的是 张满胜《英语语法新思维》的序言。


作者 Mr. Zhang 在书中序言里提到:

将 “我已经结婚了” 翻译成英文,有可能出现以下可能:

  • I am married. (我处于已婚状态)
  • I got married last year. (我去年某个时间结的婚)
  • I have been married for over one year. (我保持“已婚”这种状态一年多了)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以上三句英文翻译成地道的中文,但反过来由中文却无法译成地道的英文。 (p.VI)

对于 Mr. Zhang 在书中所说的 “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的差异”,我想从另一个角度给予解释。

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思想是不同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语言和思想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思想,但并不是每一条思想都可以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或者说,语言和思想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思想是思想,语言是语言。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特定思想,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正如《老子》所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说得学术一点儿,我们的思想就是一个个命题,有的命题可以用日常的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有的数学命题仅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甚至有的哲学命题难以用任何符号表达。

用一幅图来表达这种可能的关系:

我们把语言和思想的关系看作数学上的映射关系:语言a指向两种思想A和B;b指向C和D;c指向E。

那么,当我们说出句子a(语言a)时,我们怎么保证对方理解到的是思想A而不是B呢?解决方案是 —— 语境。

当对方说出句子a时,如果我知道是在语境❶中说话,那么就知道对方说的是A这个意思;如果是在语境❷中说话,那么我就知道对方的意思是B。以此类推。

通过明确的语境,可以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

汉英句子的语境依赖程度是不同的。

英语的谓语动词是存在时态的,这就使同一个汉语句子从字面上对应好几个不同的英语句子,其中每个英语句子的时态都略有区别从而可以跟不同想法一一对应,然而汉语句子却无法与各种想法一一对应。

  • I am married. = 我处于已婚状态。
  • I got married. = 我过去(某个时间)结的婚。
  • I have been married. = 我保持“已婚”这种状态(一段时间了)。

这三句话用中文来说,都可以说成 “我结婚了”

汉语给人的感觉就是,它一句话可以对应很多意思。相反,一句英文所对应的意思要少得多。这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英语更加精确,汉语更加粗糙。[1]

因此我们发现,通过英语比较容易理解汉语,而通过汉语不太容易理解英语。要用汉语理解英语,往往要多说几句才能把一句英文的意思表达清楚。特别是当你去看古汉语文献时,如果有英文翻译,你会觉得意思清楚很多,大多数时候,现代汉语对古文的解释还不如英语透彻。

孰优孰劣?

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各自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

以下纯属猜想。

英语使用者面对的环境是非常丰富的。或者说,英语的先祖 —— 拉丁语的使用者面对的环境就相当多变,因为古希腊和古罗马商人必须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生意以及发生战争。为了准确传达信息,使用的语言逐渐倾向于,即使缺乏语境也可以把意思表达清楚。

汉语则不同。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个四面出不去的大陆(东亚)上,北上一片荒原,西走高山深谷,东南都是大海。

相对于地中海沿岸各种文明相互竞争的局面,深处汉字文化圈的东亚人形成了相似的文化背景。

为了节约时间,当然是语词越简单越好,因为汉语使用者面对的环境比较单一,所以提高效率的途径只能是简化句子,毕竟 “一切都在不言中”。相反,英语使用者提高交流效率的途径只能是复杂化句子,从而使得意思传达更加准确。

Mr. Zhang 在书中所说的 “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的差异”,有可能是中国人和英国人面对的问题不同所导致的。汉语要解决的是 “如何依靠固定语境仅用少量语词就传达信息” 这个问题,英语要解决的是 “如何使语言精确化以解决不同语境下人们的交流问题”。

总结

理解了不同语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可以大致清楚两种语言的表达策略之所以不同的原因。语法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更进一步讲,是各自面对的问题不同导致的。

甚至可以简单地说,英语是语法依赖型语言,而汉语是语境依赖型语言。英国凭借清楚的语法,尤其是五花八门的时态,来表达特定含义。汉语则通过清晰的语境,得以摆脱语法的限制,从而达到仅仅依靠简单短句就传达丰富含义的目标。

重要的是,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再抱怨 “英语语法为什么这么难”,而是对任何一种文化都抱有理解的同情。然后意识到,存活至今的文明都是在竞争中留存下来的,它们都是各自时代的胜利者。


以上纯属猜想。不喜勿喷哦!


  1. 从单单一个句子就得出这种结论,是不可靠的。但是,如果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没有做过严格的统计,这大致是可以成立的。汉语句子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可能更精确,但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英语在大部分情况下的确更精确一些。

相关文章

  • 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孰优孰劣?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读的是 张满胜《英语语法新思维》的序言。 作者 Mr. Zhang 在书中序言里提到: 将 “我...

  • 孰优孰劣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孰优孰劣,怎么界定,不同标准,不同结论。不能以君之心度小人之腹。对于他人不能妄加猜测,只能就事...

  • 话说东西方思维

    东方和西方经过历史长河的流淌和沉淀,逐渐孕育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无所谓孰优孰劣,可谓不分伯仲。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是...

  • 文学与影视孰优孰劣

    周末太忙,没有时间日更,只好偷懒,偷懒的方式就是偷窃自己的旧文。一篇关于文学是否比影视剧高明,而影视剧是否又该妄...

  • 这两种思维模式,孰优孰劣?

    这两天微信圈子里一个很火爆的事情就是知乎上一篇文章《罗辑思维》的骗局,第一次看得时候觉得满口胡言,没有过于在意。今...

  • 能能读书《思考快与慢》第21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思考快与慢》第21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Intuitions vs formulas 结论是专家预测...

  • 日记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能否做到呢?一直在为了孰优孰劣而揪心。这大约是从小培养的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吧,要想改之,何...

  • 阅读

    终极对决!Dubbo 和 Spring Cloud 微服务架构到底孰优孰劣? http://mp.weixin.q...

  • 有选择的读书

    有选择的读书 包银平 有选择的读书,与好读书不求甚解,随便翻翻,孰优孰劣?还真难说...

  • 各种竞争规则孰优孰劣

    回顾 昨天的问题比较简单,我回答的基本正确。 今天这讲中的重点其实是“每种竞争规则本身都会带来成本”,这是我昨天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孰优孰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dg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