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目睹航天飞机进入深不可测的太空,泰坦尼克号载着热炽的爱情飘然驶入深蓝的大海,我们儿时构筑的冰清玉洁的玉兔不再入住广寒宫,脚下坚实的土地下面也不再无限深厚到可以容纳一切地下神话。年少轻狂地一度绕过国学宝藏,疑惑古人的智慧,站在无知的木桩上用无畏的眼光远望日月星辰。
求学路上书籍相对贫乏 ,加之时代各事件综合影响,道德经在所能读的著作中都只以一个名字出现,没有内容,并且笔者语句其中有着黯淡的感情色彩,加之老子的名字没有孔子、墨子、庄子来得有文化。这现象也可以理解,名字带经即是经书,有着封建社会和宗教味道,昔日书塾里迂腐的先生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形象塑造是深入民心的。包括自己在内也未曾此书正确理解为道、德、经,有如西方很多电影因为名字在商业运作的翻译下过于意译被忽略。
为尽快领悟道德经的智慧,细读文字、观看视频、聆听音频,效果甚微,总结最根源原因是自己的思考深度问题,学而不思刚罔。越读看听越迷茫的感觉一直缭绕。同样,道的第一句话也没有足够的思考就匆忙往道德经的深水区跃去。现在独处重读,道不是个东西,说不明白,也想不明白。老子是想明白了,但也自认说不明白。朝闻道夕死可矣,如用这句话形容也不为过。因为根本没有人能做到口述传道, 所以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假设。唯有靠着自己思索,如王阳明一样格物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