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举措。最近,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新使命,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并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顺利完成这一新使命,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到位。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两条腿,一软一硬相互支撑、不可偏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提升,虽然“三通两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度不深,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偏弱,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管理不能给予有效的支撑。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师生的信息素养不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取得实效的瓶颈。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提高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方式,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最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率,促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使其熟知学校信息资源的类型和流程、信息资源整合、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信息技术利用等相关知识,能够从信息学的视角出发,对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功能、预期效果、发展方向等进行统筹考虑,做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使其真正符合教育教学改革及学校管理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将信息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信息的组织、传递、评价等活动,要使用一定的信息传播技术,要在一定的信息传播环境下进行,因此要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施,按照信息传播理论对教育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评价方式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构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利用方法,能够鉴别信息的真伪、正确地评价信息。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学习目标,熟悉学习信息资源的类型、获取方式等,能够充分利用泛在学习环境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要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使其善于从平常的事件中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能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自主解决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重要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提高技术人员信息素养,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助力管理水平提升
目前,多数学校的财务系统、教务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各自为政,不能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大量的信息不能共享,不仅浪费资源、降低效率,更重要的是不能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为学校的各项管理提供支撑。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强化他们的信息共享意识,提高他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建设学校综合数据平台,实现校内各类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做好数据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各类信息资源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实现教学分析即时化、管理过程精细化、决策支持科学化。
最近,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都把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重要任务,由此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信息素养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今后各级各类学校要着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为教育信息化2.0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