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心经》(1.7)

作者: 一呼一吸一清净 | 来源:发表于2017-07-10 11:14 被阅读18次

      前面,我们大致了解了佛教的基本教义。现在,我们再谈谈佛教在古印度的早中期历史。

      佛教自公元前五世纪诞生到公元十二世纪末古印度本土佛教被中亚突厥伊斯兰教势力摧毁,佛教在古印度存在了至少1500年。在这1500多年的时间里,古印度佛教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先简单说一下古印度晚期佛教,晚期佛教密宗发达,藏传佛教深受影响。这大家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我们谈论的主要还是古印度早中期佛教。


      佛教出现在古印度社会经济剧烈变化的时代,因有效回应了当时社会人群的心理需求而发展。

      佛在世传道四十五年涅槃后,佛教在古印度经历了根本分裂和枝末分裂后进入到了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时期,部派(即派别)大致有18到20个之多,佛学思想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

      随着时空变化,反映底层社会人群心理需求的大乘佛教出现了,它强调“不仅自度,还要度人”。大乘佛教与部派佛教在古印度这块土地长期共存,同时古老的婆罗门教也顽强地生存着,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频繁。于是一种深邃的佛学思想---中观出现了。

      大乘佛教中观思想是由被称为“第二佛陀”的龙树菩萨提出并阐发的,并且发展形成了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中国本土佛教宗派大多认龙树菩萨为初祖,可见他的佛学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力。中国南北朝时期后秦的鸠摩罗什法师传承的主要也是中观思想。

      稍后,又出现了另一个大乘佛教学派---瑜伽行。大乘佛教瑜伽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无著、世亲两位菩萨。瑜伽行学派的学术思想是缜密的,其严谨细致程度匹敌现代科学,自古至今都是令一般人望而却步的大学问。西天留学取经的唐玄奘大师传承的就是瑜伽行学派。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发展是有时间进程的,但是佛教各部派、大乘两学派是交织共存的,它们相互之间的交流碰撞是频繁的,而且佛教与婆罗门教以及其它宗教的论争碰撞也是频繁的。

      这就是古印度佛教早中期的大致历史。


      我们读到的佛教经论都是有各自的佛学思想背景的,反映了这样或那样的佛学思想。比如大家熟悉的《金刚经》,其佛学思想背景就是大乘佛教中观思想。那么《心经》呢?

      《心经》反映的也是大乘佛教的中观思想。与《金刚经》相同,只是经文更为短小精悍。

      既然《心经》的 佛学思想背景是中观思想,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了解了解佛学中观思想。

      深邃的大乘佛教中观思想,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里一起见证。


    合十感恩

    我读《心经》

    《心经》与我

    我读《心经》(1.1)

    我读《心经》(1.2)

    我读《心经》(1.3)

    我读《心经》(1.4)

    我读《心经》(1.5)

    我读《心经》(1.6)

    我读《心经》(1.7)

    我读《心经》(1.8)

    我读《心经》(2.1)

    我读《心经》(2.2)

    我读《心经》(2.3)

    我读《心经》(2.4)

    我读《心经》(2.5)

    我读《心经》(2.6)

    我读《心经》(2.7)

    我读《心经》(2.8)

    我读《心经》(2.9)

    《心经》“读”后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心经》(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wd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