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呐,就是爱胡思乱想。
曾经有很多人看不上学习,看不上中国的教育体系。
当然现在依然有可能会存在这种现象。
今天这篇文章还是作者在面对钉钉之余,即兴创作的。
作者菌比较倾慕心理学,所以平时对心理的关注说不上多,却也不少了。
胡思乱想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有依据的胡思乱想。
下面作者菌的想法可能有些真实的可怕,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简友请自行离开。
在哪里都是分阶.级的,国内、国外。
上世纪的梦想它终究只是梦想。
富人级、穷人级在哪里都是存在的。
这是无法争论的事实。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打铁匠的儿子长大了也会成为打铁匠、屠夫的儿子长大了也只会成为屠夫。
当然这种例子虽有失偏颇,却又可笑的符合现世。
究其原因,还是成长环境。
不要把心理学想的多么高大上,他只是研究人们做事时的态度、方法的一种学科。
他是很生活、很平凡的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回归正题
有这么一句话:环境塑造性格,性格成就人生。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一对父母的言行、行为和做事方法都对他们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本菌不知何时听过一对外国母女的对话,黑人母女的对话。
种族qs在国外其实是很严重的嘛,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常态。
她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女儿说:“ 妈妈,我好丑。”
这时妈妈惊诧地说:“为什么?不许这么讲!不可以这么讲!”
继续道:“当你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时候,你应该说:‘哦,我真漂亮!’,你是最漂亮的,听到了吗!”
“你有超可爱的小酒窝!连妈妈都没有的超可爱的小酒窝!你看外面几十亿人又有几个有这么可爱的小酒窝!连妈妈也没有,但是你有!我亲爱的宝贝,你有!”
“而且,你也有超漂亮的巧克力肤色。不要哭,你是个漂亮的小姑娘。”
“如果没有人告诉你,那么妈妈就告诉你:‘你非常漂亮!‘、‘你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任何你喜欢的样子,你可以是最好的美甲师、最好的律师、医生、老师‘、‘任何只要你想的!’”
“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这时不再哭泣的女儿说:“我想当老师。”
母亲微微一愣,问到:“你想当老师,你的老师对你很严厉吗?”
(注意这里第一句不是疑问句,第二句才是,当时我听的以为这位母亲会说:“当你长大之后成为老师就可以交那位老师的孩子,然后严厉地教训他们。”看下去。)
“你猜怎么样,等你当了老师,你才不会凶巴巴的!你会成为一名非常nice的老师,一名非常温柔、智慧又有同理心的老师!”
“现在你只是一名小朋友,咱们还是一名四岁的小朋友。”
“丑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你非常漂亮。你要挺胸抬头,把你的漂亮最完美的展示出来!”
以上。
本菌当时就有些泪目,这种教育!
让人惊叹不已!
这就显出成长环境的重要性了,上面作者菌所言的“偏颇”就在于如果打铁匠、屠夫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如此,不固化,这世界上又会出现两名杰出的人才。
一是教育,第二就是本篇的主题:学习。
学习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不要说清华学子毕业卖猪肉,人家的思想和你就不在一个层次,尝试创业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体验百样人生没准是人家的真实目的。
还是前不久本菌看到这样一句话:上大学的人比不上大学的人多活四年。
仔细品品不就是这样吗?
在大学里虽然当了四年温室花朵,但是却在充足的保护中无限充实自己,在面对社会的时候拥有深厚的资本。
阶级之间的厚障壁是可以用学习去冲破的。
毕竟有思想有方法怎么都能赚钱不是么?
每个人的——至少在中国——每个人的十八岁都是一个坎,它预示着这个人成年了,可以独当一面了,可以坐牢了。
而恰恰在正常情况下(三岁幼儿园,六岁小学,十二岁初中,十五岁高中,十八岁高中毕业上大学)十八岁就是上大学的年龄。
一般在大学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
大学以前的学习都是为了大学的学习打基础,提高思维能力。
同样重要。
最后作者の话:
学习,是来之不易的,是国家下发的最宝贵的福利,且行,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