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新读古诗词解读系列最美古诗专题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2-26 09:04 被阅读0次

虚堂

宋代: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诗题取首句前二字,实类“无题”。  

首句写堂静。用静中之动来反衬其静。虚堂,空堂,用《庄子》“虚室生白”之意。孤身独处,更无他人,所以觉得堂屋是空荡荡的。孤身、夜深,空堂显得分外寂静,只听到堂外草丛中不知什么虫子在鸣叫着。“草虫鸣”是静中之动,因“寂寂”才能听见虫鸣;听得见虫呜,愈见堂之“寂寂”。如此一个静悄悄的堂屋,正可酣眠。 

然而,次句却写人不眠。此时,独处于堂屋之中的诗人斜靠在枕头不能成眠。堂寂,虫鸣,都是他在不眠之中感觉到和听到的。之所以“不眠”,是因为“难忘旧情”,旧情萦绕在诗人心头,令他难以忘怀。旧情之“情”,在这里不应解作“恋情”或“爱情”。一是不曾听说诗人生平有过浪漫的或不幸的爱情,再是从三四两句的意境与全诗的氛围看,也与恋情无涉。所以这里的旧情,也是作者《江南春二首》之中的“愁情”,即“暮年迁谪,流落不归之意”。范雍《忠愍公诗序》曾说:“大约公之为诗,多有此意。”那么,这里的“旧情”可以归入“此意”。另外,诗人说成“旧情”,是故意含糊其辞。总之,暮年迁谪,流落不归,是诗人一生中愁沁心髓的不幸,他难以忘怀,袭上心来时,就要欹枕难眠了。 

按照作品的思路,下面本来应该倾吐作者难忘旧情的悲伤,而诗人却没有这样,“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于是他绕过“旧情”把目光转向窗子,来了个写景句:“斜月半轩疏树影。”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树影摇曳不定,诗人已感到寒意,所以他觉得夜半更深的风露更加凄清了。诗到此句,便戛然而止。 

其实诗人并没有忘记旧情。尽管“旧情”只如一个闪电,瞬间便消逝了,而更多的笔墨用于写景。但是,这些景物的描写已着上了“旧情”的色彩,而使一切景语皆成了情语。起笔的“虚”字就语涉双关:“虚堂寂寂”,是他自己的灵台孤寂,方感到空堂分外寂静;他把目光转向窗户,看那月光,看那树影,原是为了解脱“旧情”的萦绕,但是,看到的又是凄清的环境,而环境的凄清正是他心境凄然的反照。总之,诗人于“旧情”欲言又止,只是在亦即亦离之中,融情入景,描绘眼前景物,构成一种凄迷的氛围,烘托出一缕难忘旧情的凄楚的情感,这就比直陈胸臆,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蕴藉婉曲,余味不尽。同时他身为大臣,政治上的不幸际遇是不好多说的,也只能出之以委婉之词,点到为止。

相关文章

  •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虚堂 宋代: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

  • 虚堂

    【宋】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 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 夜深风露更凄清。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莱国公寇准晚年...

  • 原创词——蝶恋花

    原创词——蝶恋花· 斜倚轩窗对清潭,心事凄凉,天涯路望穿 暗月朦胧云阑珊,相思无路犹可传。 夜深露重风微寒,裹紧衣...

  • 七绝/魅夜

    残月凄清树影斜 夜鸦鸣醒万千劫 游魂血染孤峰冷 漏断风歌处处邪 (仄起首入,新韵三皆)

  • 碧月如洗难解离乡之情,金桂飘香不知落花无意

    玉阶渐远月光碧, 金桂飘香树影斜。 风露无声知落雨, 素娥清冷散河中。

  • 采桑子 秋殇

    霜风欺柳凋疏叶,秋露凄凉,秋露凄凉。林草萧条,寒雾锁烟江。 凄清枕上窗打雨,莫再思量,莫再思量。恩...

  • 斜月半窗著风起

    斜月半窗著风起 斜月半窗著风起 银屏旧语和泪洗 春梦秋雲聚别易 枯芦茑啼新痕里 草萋萋 ...

  • 回村偶遇月

    今夜月明中天,星稀。有风轻蹁跹。 弱弱灯红天际,细细。疏树影历历。 忆漫漫风雨路,郁郁。窗梅新着露。 寂寥婵娟顾盼...

  • 吾乡

    最难寻处是吾乡, 乡远情深易断肠。 自是归来春梦浅, 夜深斜月半还窗。

  • 铨斋对句‖楹联小辑(五)

    楹联小辑(五) 更深露重花颜瘦,(盈盈) 风急天寒树影斜。(铨斋主人) —— 万里豪情堪策马,(盈盈) 九州意气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xm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