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二丫头在二中度过了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也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五一放三天假,田柱子来到县城,接二丫头回家过五一假期。这次接二丫头回家其实还有一件大事情,就是要全家商量一下大孩儿报考的事儿。
二丫头到家正好是五一头一天的下午,二丫头是请了下午两节自习课的假回家的。到家的时候,弟弟妹妹早已经放学到家了,大姐也从乡中学骑自行车到家了。这一年,二丫头和大姐见面的机会非常少,只有寒假的时候在家里一起共处了三四十天。因为是初三最后一年,所以寒假没有休完,大孩儿就提前开学,提前上课去了。
这次见到大孩儿,二丫头觉得她比之前更加少言寡语,她基本不说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从来不拿出书学习,只是默默的干一些家务活。见到二丫头回来,也只是简单的说了两句话,就走开继续帮李荣做饭。
三孩儿、老丫和田小子则是围到二丫头身边,问这问那,也说着自己学校的新鲜事,说了说他们共同认识的老师,现在都在教哪个班级,有的老师教过二丫头,现在则是教这几个弟弟妹妹,这些老师经常在班级里表扬二丫头,把二丫头当成大家的榜样。
田柱子依旧是老习惯,要来二丫头这两次月考的成绩单,开始在那一行行地看,不时地和二丫头交流几句。因为这学期的两次考试,二丫头又都是考的第一名,所以,她也乐于和父亲探讨,时不时的弟弟妹妹们也会插两句嘴,投来赞许的目光,二丫头很享受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六点多钟,李荣和大孩儿已经把饭准备好了。因为这次是难得的全家聚会,李荣特地赶集买了带鱼、豆角、茄子还有木耳,还提前杀了一只公鸡,分给了田权家一半,自己家留了一半,左凑右凑,有六个菜。今天的主食是二丫头最喜欢的烙饼。
“得了,得了,你们几个,赶紧放桌子吃饭了。”李荣催促着大家。
“这么快,闻着香味,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田小子说。
“就你馋,就你馋,想吃赶紧放桌子。”李荣说道。
田小子放上炕桌,三孩儿和老丫还有大孩儿往桌子上端菜。二丫头还在和田柱子在那探讨成绩的事情,谁进步了,谁后退了。
“你爸整天除了学习,就没啥聊的,能不能让孩子先吃饭。”李荣埋怨道,她不理解田柱子为啥每天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干不完的农活,好像其他什么都不关心。
“行,行,吃饭吧。”田柱子放下成绩单,有点舍不得的样子。
田柱子坐在炕桌的最里头,两边是李荣、三丫、老丫、田小子,二丫和大孩坐最边上,方便吃饭期间去盛菜、倒水。大家都上桌了,等父母动了筷子,孩子们才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在田家有个吃饭的习惯,就是父母不吃饭,孩子们不许动筷子。还有好吃的大家都会互相谦让,绝不会自己先吃或者独占。
大家正吃着,田柱子又板不住问起学习的事情。
“大孩儿,马上要报考了吧,你这怎么打算的。这二丫头也读初中读了快一年了,也可以让她帮着参谋参谋。”田柱子一边夹着菜,一边问。
“爸,我们二中,基本百分之九十多的人,都是要上高中的,只有一些农村去的住宿生打算回本地考中师,还有极少一部分学习不怎么好的,或者家里有门路的,打算考中专。有门路的家庭,人家读了中专,毕业家里就直接给招工作,包分配。”二丫头说。
听了父亲田柱子和二丫头的话,大孩儿半天没有做声。相对于二丫头目前的成绩,她自己的成绩不值一提,根本拿不到台面上来说。其实,上了初三之后,她曾经想过辍学回家务农,但是,她知道,如果自己执着于这么做,无疑在家里又会引起轩然大波。田柱子和李荣都不会同意。她羡慕二丫头可以去县里更好的中学读书,更加羡慕二丫头现在这么出色的成绩。但是她并不嫉妒,而是打心底里为二丫头高兴。
“爸,我想好了,我打算考技校,掌握一门技能,到时候还可以包分配。毕业就可以上班赚钱。学校我已经选好了。”大孩儿平静地说道,其实她内心明白,选择考技校,顶多是可以走出农村,但是前景并不一定像自己说的那么乐观。但是,她不能让父母担心,更不能让弟弟妹妹们跟着着急,所以,她才把事情描述的那么乐观。
大孩儿是田家第一个要考学的学生,田柱子根本没有什么经验,以他现在的认知,他好像也没办法帮到大孩儿。
“嗯,现在只能看你们自己的想法了。我确实对报考不是很了解。”田柱子边吃边说道。
二丫头突然意识到,以前,在她眼里,父亲无所不能,头脑聪明,知识渊博,勤劳肯干。可如今,等大家慢慢长大,需要考学,面临各自人生抉择的时候,父亲已经没有能力再给到她们更多的支持了,也许后面的路更多的就要靠自己去走才行。
说完大孩儿的事情,田柱子又想起三丫头的事。
“这次接你二姐,我去了趟你老爷家,把老三去二中读书的事情问了一下。这次你老奶说帮忙,找找学校关系,老三去二中读书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等开学的时候,选一下班级就可以了。所以,二丫,你关注一下今年新一年的老师配置,看看哪个班级的老师好,到时候最好能选上一个好班级。”田柱子说道。
“嗯,好的,我从侧面问问。这一届应该大部分老师是今年初三下来的。我问问宿舍的师姐。”二丫头满口答应着。
“吃饭就专心吃饭吧,能不能别谈学习了,孩子们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连吃饭的时间都得念叨学校的事情。”李荣埋怨田柱子。
田柱子不做声了,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好像不聊孩子的学习,就不知道该说啥。而李荣也是一样,除了家里孩子们这点事儿,她也不知道该说啥,村里的家长里短,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她只生活在这七个人的小世界里。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周日田柱子又得送二丫头去上学。为了在家能多呆两个小时,他们出发的有点晚。田柱子原计划是骑自行车,把二丫头送到离家十几里地的客车站,之后,二丫头坐客车到县客车站,之后下车在客车站等着。田柱子骑自行车去县客车站,接上二丫头再把她送到学校,田柱子再骑自行车回家。这样一来回,可以省几块车费钱。
二丫头一直觉得每次让父亲接送,父亲太辛苦了。可是她自己又不争气,一方面胆子小,不敢自己来回走,更重要的是自己根本记不住路,不知道该怎么走,确切地说是自己根本没有把如何去学校和如何回家的路放在心上。她知道父亲会一直坚持接送的,除非自己来回有个伴。
这次,田柱子和二丫头来到最近的客车站,一打听才知道,最晚的一趟车已经过去了。二丫头有点着急。
“没事儿,我骑车送你到镇里,镇里到县城的客车多。”田柱子安慰二丫头。
“嗯,好吧。”二丫头也很无奈。她一方面觉得父亲还得继续骑自行车,送自己到镇里,这样很辛苦,另外一方面,自己不会骑车,更不会坐自行车,她坐在车后面的座位上,身体僵硬着,心一直提着,就怕哪下不小心,父女二人都从车子上摔下来。她知道父亲的骑车水平,也了解自己的坐自行车水平。每次坐自行车车,自己身体都是直挺挺的,特别僵硬。下了自行车,胳膊腿都酸酸的。
目前看来,只能继续坐父亲的自行车,到镇里再说。田柱子又骑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镇里的客车站。他本打算让二丫头坐上客车,自己马上骑自行车,到县里客车站碰面,再把二丫头送到学校。
可是二丫头想,到了镇里,基本路程已经走了一半了,不如继续坐父亲的自行车,直接到学校。这样一方面能省一点车费,更重要的,是不用自己在客车站等,因为她担心自己坐过车站。所以,二丫头坚持继续坐自行车,田柱子也没有反对。就这样这对父女,一辆自行车,骑了三四个小时,一直骑到了县二中。到了学校,田柱子已经累得满头是汗,而二丫头浑身僵硬得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跳下自行车的了,下车后,半天腿才有知觉。
田柱子把二丫头送到宿舍,没有过多停留,他得赶紧趁着天亮,骑车回家。而二丫头在接下来的一周,浑身疼得都不敢着床,头几天几乎睡不着觉。一周后,二丫头才慢慢缓过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