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晴
有个故事讲有一天,亚历山大巡游某地,第欧根尼正躺着晒太阳,亚历山大走到他的身边,自我介绍:“我是亚历山大大帝。”
第欧根尼也自报家门:“我是狗儿第欧根尼。”第欧根尼打定主意要像一条狗样生活下去,所以他才得了“犬儒”这个称号,所以世界哲学史上才有了“犬儒主义”。
亚历山大大帝肃然起敬,诚恳地问道:“我能为您做些什么?”第欧根尼抬起眼皮看看他,连动都没动,坦率而又不失礼貌地回答:“请别挡着我的阳光。”
于是,这位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谦和地含笑点头,转身而退,让出了自己身躯遮住的那片阳光。事后他感叹道:“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就愿意做第欧根尼。”
这个故事的就是:人在世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无非是阳光——大自然给予人的基本赠礼,以及合乎自然的简朴生活。而谁又挡住了阳光?亚历山大——权力、名声、财富等一切世人所看重而其实并非必需的东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不要让功利挡住生命,不要让习俗挡住本性,这就是犬儒主义的哲学。
第欧根尼就这样悠悠然地享受着充满阳光的生活,靠旁人的点滴施舍来填饱肚子。他比高高在上的君王还威风,轻蔑地俯视所有同时代人,摈弃所有束缚人的自由的东西,把玩世不恭的野性彰显到极致。
第欧根尼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崇敬,但会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呢?不过,凡事总有特例,一位叫作克雷茨的青年被第欧根尼深深地震撼了,便真的把家产分给了穷人,追随老师过起了乞讨的生活。很遗憾的是,除了他,第欧根尼没有更多的追随者,不过这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谁愿意放弃世俗荣华富贵,而跟随他过着居无定所、四处乞讨的日子呢?
耶稣基督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有个青年来见他,说自己已经遵守了各种诫命,不知道还有什么没做到。耶稣说:“ 如果你想要完全,就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你就必定有财宝在天上,而且你要来跟从我。”
那青年听了这话,终于一脸忧郁地走开了,因为他有很多财产,让他变得一无所有,还不如杀了他。看来拥有巨大吸引力、有众多信徒拥护的基督也没办法让人“完全”跟随他过简朴的生活。
我们现在还有无数的有志青年上山下乡,被淳朴的农村风情与原始的山川、河流、森林、湖泊感动得泪流满面,在乡下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但坚持不了几年,终究还是回到城市,继续过着非人的、紧张而压抑的白领生活。
有很多作家描述过乡村生活,但现在的乡村也逐渐在走城市化的道路,也一样在发展产业,而且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避世的世外桃源,我们的乡村也和城市一样追求规模化经济,追求效率和金钱。其实,绝大多数的作家高调地书写着乡村田园生活,实际上却非常享受城市的便捷、舒适的生活。
张爱玲就毫不掩饰对城市的热爱,并诗意地大书特书着城市生活,而且这个城市就是她曾生活的上海, 她被大上海那丰富的城市生活感动,她的笔下就有很多空虚与寂寞的上海富家女青年。
许多人怀念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喜欢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许多人渴望卢梭笔下瓦尔登湖边的隐居生活,但张爱玲坚定地相信生活就在自己的城市是最美妙的,她热爱都市生活。
于是我们发现了一种奇异的和谐:大家嘴上都是渴望做陶渊明、卢梭,脚下选择的却都是张爱玲。嘴上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可是真要他抛弃繁华、热闹、便捷的城市,来到偏僻的小山村,与虫子蛇为伍,与猪狗相伴,估计他也享受不了。
人生导师们眉飞色舞地宣扬着老子、庄子、陶渊明、第欧根尼、卢梭等哲人们关于恬淡生活的闪光智慧,大家也愿意听听这些舒心的安慰剂。可惜大家却不愿意抛弃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过这些哲人描绘的简朴生活。
除了听大师们讲过简朴生活的故事,大家还特别喜欢看荒野求生类的节目,节目主持人远离城市,来到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高山等等去求得生存,这些环境都是非常严酷的。一般人在这些环境是生存不了的。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贝尔的《荒野求生》,贝尔在恶劣的环境中表现出极强的生存能力,遇到突发情况沉着应对,一个人在荒野里寻找食物和搭建住处。
只不过听过、看过之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因为没有几个人有贝尔这样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斗志,一个没有基本的野外生存能力的人,在环境恶劣的野外一分钟都待不下去的。
人们之所以喜欢看这类节目,只不过生活和工作压力太大了,房贷,车贷,抚养孩子,赡养老人,交往朋友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经济来支撑的,而往往是入不敷出。同时,工作上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日没夜地加班,业绩的压力等等,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人们就把野外生存当作一种精神的寄托,在那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每天都精神紧张,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所有的一切都自食其力。
不过,在哪里都有压力,在野外压力更大的,贝尔的《荒野求生》毕竟也只是节目,不是真正的生活,而且那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物质丰富、娱乐多样、热气腾腾、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