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
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 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的创办人,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的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侥幸活了下来;
但是她的妻子,父母都死于集中营(因为他自己是医生,而幸免)
他写的书《活出意义来》,没有怒斥纳粹的暴行,而是,细致的描述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尤其是对苦难的思考尤其精彩。
一、对意义的追求刚需
对意义的追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但这种追求不明确的时候,人就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和精神的空虚,弗兰克称为“存在的空虚”;
eg:
这种现象广泛的存在于富裕阶层
评论: 提供给这些人意义和追求,就成了一个有价值的事情。
当这种需求很明确,但是不可能实现的时候,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成为“存在的挫折”;
评论:提供给这些受挫折的动力,方法,参照,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二、追寻生命意义的途径
追寻生命意义的途径,通常归结为两种;
一是创造,即实现和具象内在的精神能力,并提供价值;
二是体验,即通过爱情,友情,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从而拥有美好的经历,并获得愉悦的心灵;
评论:创造:实现,具象精神上的追求,类似于自我实现 ;体验:借爱情,友情,自然风景,艺术,文学等等,获取身体和心灵上的愉悦。
三、遭遇了苦难了怎么办?
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基本失去了正面创造和体验的可能,该怎么办呢?他的生命是否还有意义呢?
这种情况下,人们采取措施:
相信或者至少说服自己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着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但是,有一种苦难被称为绝境,它是永久的,致命的,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这就像,弗兰克身陷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样,焚烧炉和毒气室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四、遇到绝境式的苦难怎么办?
如果,苦难毫无价值,那么陷入此绝境的人,也只得承认生活毫无意义;
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看成一种虚幻和不现实的生活,就会忽略苦难提供的机会。弗兰克指出,这种态度正是大多数俘虏失去了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放弃了真实的世界,自我和内在精神的自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的意义指出第三种途径,
第三种意义:即肯定苦难对于生命意义的价值。
当然,一切的宗教都重视苦难的价值。但是它们是用作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进行赎罪,进入天国或者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弗兰克的思路则不同;
他是站在肯定人生意义的立场上发现苦难的意义,他指出,
即使在最为恶劣和没有希望的境遇里,人也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接受苦难的方式。
一个人不放弃这种“最后的内在精神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接受这种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人的个人品质,而是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这种尊严比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都无法将它剥夺走。
正是这个原因,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和伟大的创造者们一样都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我只担心一件事情,就是怕我配不上我受到的苦难”
评论:但回想了一下,脑子中存贮的,少量伟大的受难者人物时。我发现他们的在创造方面也是做出很大的价值的,比如:耶稣,美国总统林肯,捍卫日心说的布鲁诺。甚至感觉这些他们的这些苦难,是为了衬托他们的创造。
五、周国平的看法
我无意赞颂苦难。如果允许,我宁要平安的生活,自由自在的创造和体验;
但是,我同意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这是我认为的,看待苦难的第二种思路,即人性的某种特质,唯有通过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人通过苦难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