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读了那本《苏东坡传》就彻底迷上了苏东坡,而且,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庞大的美丽花园,越了解越爱,越陷越深。
喜欢他不是被贬官、就是走在贬官的路上,却洒脱超然——“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喜欢他身处逆境,依然勤政爱民。徐州的城墙、杭州的苏堤、儋州的载酒堂……无言却又深情地诉说着他的仁爱;喜欢他“身在阴沟里,依然仰望星空”,他对生活的热爱,就像是源源不绝的温泉中汩汩而出的水。他发明了以东坡肉为代表了一系列美食,“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他享受着大自然的无尽藏……而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更是令我无法抗拒地喜欢,还有他的儒释道融会贯通……
而今天因为下雨在家里跑步,顺手打开了电视,正好看到百家讲坛中,海南大学的隋丽娟教授正在讲苏轼的海南岁月,我瞬间就被吸引住了。
这一小节的题目是《余生欲老海南村》。是啊,咱也向往繁花似锦、瓜果遍地的海南呢,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天寒地冻的季节。
然而,宋朝的时候,海南却是荒蛮之境。尤其是与大陆还隔着琼州海峡的儋州,据说,东坡初至儋州时,简直可以说是要啥没啥,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可是,就是这个在物质上极度匮乏之人,却在这里拥有了生前身后无穷无尽的名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苏轼在儋州都做了什么吧。
苏轼到达儋州之后,发现了几个大弊端——“坐男使女立”,这儿民风怠惰,男人游手好闲,都是妇女出门劳动。而且男人们非常可恶,在家呆着你就好好呆着吧,可是他们闲得无聊就聚众赌博;医疗水平极其落后,不信医不服药,愚昧的屠牛治病是很常见的现象;儋州的教育始源北宋,苏轼到的时候,离儋州办学已经有53年了,可是苏轼看到的学校却是没有一个学生,校园都荒芜了;此外,当地人田间耕种水平也很落后,农具很原始,邻里之间也不懂协同合作……
面对此情此景,苏轼忧心如焚,可是作为一个罪臣,他没有权利参与地方政务,他只能通过诗文,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促膝谈心,力图改变他们的思想,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
他积极倡导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以增加农作物的收获,帮助居民解决温饱问题。他帮助农民改进农具,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合作。他甚至亲自在城南种植水稻,进行种植技术的传播。他大力提倡劳动光荣,呼吁惩处游手好闲的人。为了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他还冒着生命危险试药、制药。
这其中最为闪亮的当是“载酒堂”,这是东坡先生在儋州的住宅,也是他讲学论道的场所。“儋人喜见之,载酒从之游。”当地人对东坡先生的爱戴,千载之下令人动容。
最重要的是就是在这里,苏轼仅用三年时间,使儋州乃至海南求学氛围日渐浓厚,涌现出不少出类拔萃之才,比如说海南的第1位举人姜唐佐,海南的第1位进士符确,以至后人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
了不起的东坡先生,向他致敬!
2024年1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