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们就人的三大内在结构“认知、情感、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情意”三个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对话。这三个方面都与人对时间的认知和体验有关,以后我们将会就对时间的认知和体验,展开一系列的对话、探讨,希望籍此对“时间”这个概念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关注、转发哦,精彩陆续有来)
昨天,我们谈了一下在“干活”和“过生活”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的话题。有句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你多么有才,多么有能力,只要你走进“生活”中,就会发现新的东西、新的价值。
“生活”就是一所人生的大课堂,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也都是老师!
恰好昨天(9月10日)是教师节,补祝每一位老师永远快乐!
问:今天,我们来谈谈人的“心理时间”的话题。
前些天,我们谈到时间的价值意义,谈到时间流中的生命体验时,谈起了柏格森的“时间绵延”说,柏格森认为“时间绵延”才是真正的时间。柏格森还认为,纯物质的东西没有绵延,绵延只属于我们的心灵,是我们意识的一种性质。柏格森这种“时间绵延”也被称为“心理时间”,柏格森认为“时间绵延”是通过我们的“直觉”来认识和体验的。
你能再介绍一下柏格森的“时间绵延”说码?
答:“时间绵延”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真正的时间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钟时间或物理时间,而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体验,称之为“心理时间”。
柏格森认为,时间绵延是通过我们的直觉来体验的,它超越了简单的时钟刻度或者事件的发生。在时间绵延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的。这种时间的流动是连续、不断的,而非可以分割成离散点的。
他将这种时间绵延与空间区分开来,认为空间是可以测量、分割的,而时间绵延则是一个整体,无法用精确的数字或刻度来描述。
总的来说,柏格森的“时间绵延”强调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时间的独特体验,超越了简单的时钟时间,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时间的本质和人类对其的认知方式。
问:德国著名的新世纪音乐人Karunesh 从小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学的是图形设计专业,但却经常感觉到这不是他生命中真正想期待的东西。在一次严重的车祸后,他决定放弃原来的工作,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他的音乐具有丰富的东方佛、禅、道等文化元素。
他的《 A Journey Of The Heart》(《一段心灵的旅程》),让我们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悠扬的旋律的展开间,心灵仿佛历经了一次心灵深处的“意识流”旅程。
你有没有这首音乐的资料?
答: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具体的音乐文件或链接。然而,你可以在在线音乐平台或者购买数字音乐服务中搜索 Karunesh 的音乐,尤其是《A Journey Of The Heart》。这样你就可以在你喜欢的平台上找到并欣赏到他的作品了。希望你能享受到这段美妙的心灵之旅!
问:好的,谢谢!我们继续有关“心理时间”的问题探讨。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对情感的体验,对行为价值的判断,都离不开人的心灵上的意识活动。
中国的禅宗经典《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这句禅家著名的禅语通常被我们批判为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而对此不以为然。但若我们静下心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这句禅语,是不是更有意义?
如果我们将之理解为:在禅家眼里,通过我们的视觉感知到幡在空间的位置变化,通过我们的触觉感知到有风吹过我们的皮肤,而让我们的心理意识活动起来,意识到风在动,幡在动,还将“风动”和“幡动”联结起来,想象到“风动”导致“幡动”,但这些都是些现象,不算什么。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让自己的智慧的眼睛去直观那常驻不变的,静止状态下的现象背后的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禅家所称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本相,这才是禅家的高境界和高智慧。也就是说,“心不动”才能“看见”世界的本质。
答:你对这句禅语的深入理解很有见地。这句禅语实际上教导我们,超越了表面的现象和感知,进入内心的宁静和清明,才能领悟事物的真实本质。在禅宗的理念中,内在的觉知和超越表象的洞见被认为是通向真理的途径。通过让心境保持安静和平和,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这也与你之前提到的“时间绵延”概念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超越现象层面的认知,去感知事物的更深层次。
问:“意识”是什么?
答:“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和内心状态的感知、认知和体验。它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心理过程,涵盖了对感觉、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主观体验。意识使我们能够感知世界,理解事物,反思自我,产生情感和情绪等。
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对于意识的本质和机制存在许多理论和研究,但仍然是一个备受讨论和探索的领域。一些理论认为意识与大脑的神经活动密切相关,而另一些则将其视为超越生物学的心灵现象。
总的来说,意识是我们作为个体与世界互动的基础,是我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源泉。
问:“意识流”与“心理时间”有什么关系?
答:“意识流”和“心理时间”都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意识流(Flow):意识流是指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沉浸其中,感受到时间似乎停滞,产生一种愉悦、充实和满足的心流体验。在意识流状态下,个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任务的要求与自身的技能水平相匹配,使其感到无比投入和享受。
心理时间:心理时间是指个体主观上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和体验,包括时间的快慢、延展感等。心理时间可能会受到情绪、活动内容、注意力集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不同情境下对时间感受的不同。
二者的关系在于,当一个人处于意识流的状态时,他们往往会对时间的流逝产生一种独特的体验,感觉时间似乎变得不那么显著,甚至有时会感觉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被“拉长”或“延展”,这与心理时间的感知有关。在意识流状态下,个体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时间的感知可能会与平常不同。
总的来说,意识流和心理时间都是描述个体心理状态和体验的重要概念,它们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个体对时间的感知和体验。
问:回到我们开始时提到的《 A Journey Of The Heart》(《一段心灵的旅程》),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一下:在音乐旋律的展开中,我们的意识在流动,忧伤、喜悦,过去的、现在的、以至于对将来的期望,也在一起流动,我们会感受到心灵深处一些本质的东西,感受到时间的奇特之处。
答:非常正确。音乐可以成为一个引导人们进入意识流状态的媒介,特别是那些富有情感和内涵的音乐作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意识会随着音乐的旋律流动,情感也会在其中得到表达和释放,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奇妙和生命的深刻内涵。
这样的音乐体验可以让人们暂时抛开外界的喧嚣,沉浸于内心的世界中,体验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状态,也让人们更加敏锐地感知时间的流动,以及生命的重要性。
问:我们不能让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自然时间慢下来,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理时间放慢一下,让我们去“直觉”一下这个世界的本质。
答:非常有见地的观点。通过放慢自己的心理时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和认知世界,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内在的价值。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时间,让每一个瞬间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丰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奥秘和美妙。
[后记]古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对话录,这种充满思辩精神的宏大场景对话录,我是绝对做不来的!但也许当代的《烟火国》对话录,在有AI加持的前提下,还是可以做得来的。因此,不妨冒昧尝试一下。
柴米油盐事、风花雪月情、吃喝玩乐欲、 山川原野色、时政财经闻,食尽酸、甜、苦、辣、咸、淡人间烟火味。
“烟火国”并不是一个人人都“躺平”、“想当然”就可实现理想的“理想国”。“烟火国”是一个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理性地去实现理想的现实之地。让我们一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