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被赞“年轻有为”。可现今,我不再是那个最年轻的有为少年了。
人总是在往前走,一路朝花夕拾,一路拾级而上。我们从不谙世事的小白兔到洞悉人情世故的老猫。这个过程不取决于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于接触的人。
我只花了不到五年。
21岁的时候,我出来实习,在工作中就能独当一面。在那种小公司总是能很快地脱颖而出。别人夸我,我听在心里。
后来毕业,我22岁,来到一个大单位。我发现我除了拥有一些专业知识和实习得来的工作经验外,什么都不会。可是,这些一开始往往都不是最重要的。到了一个新集体,首先是要和人相处,要让人认可你,你的长处和优势才能发挥出来。这个过程我用了大概半年。
后来我在工作中又被人夸赞“年轻有为”,我依然听进了心里。
今年我27岁,工作五年。但我很少再听见别人说我“年轻有为”了。虽然在年纪上我还算是年轻人,但是比我小的五六岁的弟弟妹妹们都进入职场了,而我拥有了五年的工作经验,已经算是职场老人了。该轮到我去夸别人“年轻有为”了。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年轻有为”并不能证明我们有多能干,只是我们在工作中能有用而已。这句话就像是挂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虽然近在咫尺,但永远也吃不到,只能安慰自己,再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可以吃到了。直到到达目的地,这时候,才能尝到一些甜头,那就是来自领导前辈们的“年轻有为”。这是御下之术。
所以,现在我听到别人夸刚工作不久的后辈“年轻有为”的时候,我只是笑笑。
但是,我依旧感谢那些夸我“年轻有为”的人,也感谢那个真正把“年轻有为”四个字听到心里的自己。他们让我觉得自己有用,让我觉得自己真的还算不错,所以要更加努力,不能让他们失望。几年下来,我确实进益了不少,但这个过程中也让我变得越来越不纯粹,我不能只单纯的把事做好,我还要在把工作完成好的同时估计很多人情世故的东西,因为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这部分恰好这是我的弱项。
百炼成钢,软肋也能变铠甲。我相信,有一天,我能在把工作任务完成好的情况下也能游刃有余地维护人际关系。我知道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没关系,只要一次比一次好,岁岁有增长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