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散记

作者: 狼牙棒_ | 来源:发表于2020-01-02 09:54 被阅读0次

从里下河到江汉平原再到云贵高原,奔袭两千多公里,复兴号一路穿行在崇山峻岭,峡谷隧道中。远山如黛,近水似练,风景独特的鄂豫皖,湘黔滇,十里不同景,百里不同天,十个半小时的长篇画卷,任何文字都不足以描摹。暮色低垂,终于抵达目的地,蒙着面纱的春城用一场热烈的冬雨为我们接风洗尘。

说来也巧,这几天昆明突遭强冷空气袭击,一连两天阴沉着脸,似乎想憋出一场雪,满城人一面忙着给各种植物穿上保暖外套,一面急切地期盼一场难得的雪。出租车司机说,我们这个地方是不可能连着两天不见太阳的,这几天真是特别了。当地新闻播报,不远处的轿子山已是漫天大雪,俨然是一派北国风光。我们住的地方满是奇花异草,水榭楼台精巧别致,南国的风味十足,虽时不时下些小雨,有点儿寒意,空气却好得出奇,真正是沁人心脾。

当滇池的风吹在脸上时,来自四季分明的江苏的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春城的温情与含蓄,吹面不寒,柔韧有余。海埂大坝附近,成群的红嘴鸭在空中和水面上嬉戏,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小精灵,每年都准时出现在春城人的生活里,给这里的冬日平添一份热烈。大坝对面的西山林木繁茂,坐拥一大片肥美的水域,果真是鸟儿们栖息的最佳场所。

冬游滇池,最热闹的就是与鸟儿嬉戏。人们纷纷买来面包之类的食物投食,用各种方言,各种呼唤,逗引鸟们前来啄食,一旁的朋友举着相机,希望能抓拍鸟与人亲密接触的一瞬间。这些精灵一样的鸟儿,看见有人将食物抛向空中,便从水面上扑翅而起,或从附近的空中俯冲而下,张开尖细的红喙,大声尖叫着,凌空将食物稳稳的啄住,又一口吞下。几个回合下来,有人摸到了窍门,见有鸟儿尖叫着飞来,便将食物捏成团,迎面扔过去,就像篮球运动员传球一样。那鸟儿很是配合,在空中一个翻转腾挪,灵巧而准确地用嘴接住,又扇动长长的羽翅,从你眼前掠过,几乎从不失手。很快,人与鸟在短短的时间里便找到了某种默契,一个瞅准时机抛投,一个山下翻飞啄食,引来众多围观者。有时,会飞来一群鸟抢食,它们在你头顶上盘旋争抢,各不相让,一波一波尖叫着冲向你,像一群调皮的孩子。这时,你可以试着举起食物,让胆大的鸟儿在你的指尖啄食,一只鸟飞来,在你手指的上方一个急刹,又一个转翅,扭转脖颈,尖喙直奔食物而去,整个身姿几乎扭成一个麻花,得手之后,瞬间舒展开来,展翅而去,杂耍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也有不得要领的游客,使劲拍巴掌的,狠命跺脚的,或者抻着脖子怪叫的,试图吸引鸟们,但是,收效甚微。

也有不去争食的,远远地躲着热闹,三三两两停在栏杆上梳理羽毛,或成双成对卿卿我我,或独自栖息,半睁着眼睛看着远处的热闹。这些鸟并不怕人,你走过它们的身边,只要不恶意伸手抓,它们便会一动不动,你要拍照,那请随便,各种姿态都有。这些飞越了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的鸟儿,早就练出了一身胆魄。

到昆明,必定要去瞻仰“西南联大”旧址的。跋涉千山万水,克服万千困苦,创造了为苦难中国培养大批人才的教育奇迹,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壮举,令我辈教育人无比景仰。

上半年,囫囵读了《南渡北归》,对那段仓皇无助,艰苦卓绝的岁月略有所知,但只是一个大概罢了,模糊的影子,零碎的片段,杂芜的头绪,终究很难将历史与文字整合在一起,算是一种遗憾吧。可巧,岁末便得了机遇,如今终于站在历史遗迹面前,凝视三位大师的雕像,从遗存里搜寻曾经的真实,在平静的文字里重温立体的史实。

眼前的云南师范大学老校区(联大校区)已被高楼包围,内部挂了各种含糊不清的招牌,早已没有了琅琅的读书声,据说,这里的教育资源已经整合了,都搬到了兴建的三个大学城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本着这样的原则,教育也分为三六九等,画地而治。知名高等学府聚在一起,低一等的大专高职团在一处,中职学校则抱团生存。云师大附中的高考全国知名,我想,这与联大深深的文脉不无关联吧。(抗战结束后,三校回迁原地,唯独联大师范整建制留下,此为云南师范大学前身。)

“联大展览馆”是一座地下一层,地面两层的建筑,大量详实的文献资料,图片,实物,让观者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山河破碎,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的艰苦岁月。文弱书生闻一多居然是“湘黔滇旅行团”的一员,痴情一生的哲学泰斗金岳霖与梁思成一家的旷世情缘,还有赫赫有名的史学大家陈寅恪与做过汪曾祺老师的沈从文的陈年旧事,一边细细浏览,一边与同行者谈论,颇觉那一代学人独领风骚的魅力,皆源自于扎实的国学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永不满足的求学精神,报效国门的鸿鹄大志。此成大器者必备也。

驻足西南联大,回味《南渡北归》,历史的镜头略过绿茵茵的草坪,在几株苍劲的古树前徘徊。时局危艰,读书人的澎湃之心依旧,困贫交加之际,生死存亡时刻,乐观的精神与豁达的胸襟便更见力量。“刚毅坚卓”的校训一次次在眼前闪过,这是联大人的精神结晶,也是读书人应有的坚毅品质,也应成为国人追求的崇高境界。

历史的阴霾早已散尽,矗立的纪念碑诉说着斑驳的过往。一墙之隔的云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们来了,他们穿着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来了,他们手拉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展览馆,似懂非懂地听老师说那昨天的故事。

文脉延续,精神永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昆明散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pn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