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一、两年属于“熟悉了解”阶段,这期间,都在不停地学习、适应环境和岗位需求,思想最稳定;第三、第四年属于“游刃有余”阶段,这时候,都在周而复始干着重复的事情,思想最容易抛锚;第五年之后属于“放纵无羁”阶段,这期间,已经初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人士了,真的是没几个人能真正管得住了,思想波动最大。
工作都是以一定时间周期为单位,周而复始地重复进行着。人一旦陷入了周而复始,特别是单调重复的机械节奏里,就会想天想地想东想西,很容易对工作失去兴趣,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所以,职场上流行着一句话:人挪活,树挪死。自然有其深刻道理的。
生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轮回”,也有其机械重复的地方和时候,只是周期不同而已。
我们上班干活,孩子上学下课,回家督导孩子作业,偶尔取些快递,然后给小宝洗澡、读书,陪俩娃玩耍和睡觉。一天,又一天,如此地重复着。
生活,就是重复着琐碎,却乐此不疲地心甘情愿地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的琐碎。各种节日,哪怕只是喝杯奶茶,也算是与众不同的小确幸或者仪式感。
生活,就是耳鬓厮磨和耳濡目染着点点滴滴。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56294/744fa06e1e16ccca.jpg)
最近,闲来无事也会刷一些小视频。看见一个老爸给自己的女儿,亲手建造小树屋。曾经,也准备给大宝搞个简易的小树屋,各种原因没有实现,反倒让心里更加惦念起来,以后回老家了,也想找块风水宝地,依傍一棵大树,自己动手盖一个木制小屋,没事的时候,带老婆或者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去小住几日,体验不同的体验,感受不同的感受。
往后余生,还是有很多梦想的。一个是跑全马,一个是带俩孩子骑行看世界,先跑遍、骑遍武汉,再向着更远出发。盖个树屋,也算一个。还有,就是陪老婆孩子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负时光,不负盛世,不负美景。
剩下的日子,大概就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琐琐碎碎和婆婆妈妈的鸡毛蒜皮了吧。
懂得珍惜,才是感知幸福的必备技能。人就是这样的,永远有追求而不得的满足,永远有比下有余的富足,你只有先懂得这些,你才能更好地珍惜身边的人和平常的事。
曾经的我,一天工作24小时待命状态,手机长年开机状态,随时随叫随到,那是我的身份决定了我的使命和担当,选择了便责无旁贷。所以,我比平常人,更加珍惜现在的点滴,即便是单调、重复的日子,我也会觉得那是我以前求而不得的美好。
老婆,平素不怎么化妆,但总会时不时地买些时令鲜花装饰家里。家里有俩男孩子,不论你怎么收拾勤勉,总是乱七八糟的。几朵绽放的鲜花,也算是安静的角落吧。
哥哥从小到大,看过的书,都是完好无损。弟弟则截然不同,他看过的书,从来都是面目全非,破坏力明显比哥哥要强很多。也没有办法的事,只好退一步去想:幸好弟弟之后,也不用再留了,最多就是重买几本他特别喜欢的被他撕扯坏了的书。
你看,只要用心去感受,即便是单调的重复的生活,也总会有不同的地方,一路向前,且走且停,用心感受,用爱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