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说到我身边需要时间管理的一个人,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我的丈夫——L先生。
其实说他的时间管理有问题,是不准确的。他自我要求很高,工作非常出色,对于家庭也很照顾,总是会竭尽全力陪伴家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在压力预警雷达整体做的都很不错。
但是他的生活中,有一块瘸腿的地方,一直是他的心中之痛。
自2009年开始,他基本上每年都参加法律资格考试,12年没有通过。法律资格考试的确是很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很大部分原因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L先生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立一个Flag:今年一定好好学习,通过法律资格考试!
Flag立完之后他每天晚上回到家都会把自己关到屋子里,听课做笔记。他曾经为了学习单独住到另外的一个房子里,和家人隔绝,避免孩子和家人的打扰。然而,这样的热情到了一两个月就会出现了疲惫期。随后工作开始忙起来,很多琐碎的事情发生,渐渐地学习就抛到脑后了。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12年过去了,每年都会反思,但是每年如出一辙的过程,不出乎意外的结果。
之前总觉得L先生是因为韧性不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了MCS时间管理之后,越来越觉得软弱、休息、懒惰、放弃是人的本性,L先生的问题是不清晰自己的使命。
也许对于他来说,无论在法院工作,还是成为律师,这都是养家糊口的方式而已。获得了法律资格证书,他可以做律师,时间不需要像在法院控制得那么死,收入也比在法院可观。所以要努力考试,从法院里出来自己干。
然而如果做某件事情的起初动力是钱的话,那获得钱的方法很多,一遇到更好的方法,一遇到阻力,那坚持就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一年又一年的失败,对他实在是有太多不美好的记忆,这些记忆逐渐堆积,成为了巨大的恐惧。他如果想走出来,可能很大程度需要清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去做这件事情的内在使命感。
可能对于L先生来说,将使用法律成为帮助和祝福别人作为使命有点难,但是如果他能够定睛在孩子需要父亲更多自由的时间陪伴,也需要更多的收入来补贴家用,这些可能会让他更有动力一些。
明白了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标和使命感之后,将每天的工作任务根据重要紧急程度进行编排,每天都挤出2-3小时进行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进度不做过高的期待,每天的任务量也尽量完成,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很有成效。
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每天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学习时间从哪里来?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被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之外的8小时来定义的。这剩余的8小时并不是以整块时间的形式出现的,而是散落在每一天的点点滴滴之中。善于捕捉这些散落和碎片的时间,并且尽力将这些时间和自己的使命目标对标,坚持下去。
这个方案不仅对L先生有用,其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8小时之外的我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