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手机的原因吗?
每一天,我的写作计划都在看手机中流产。
从早晨5点半开始看手机,先打开微信和QQ看聊天记录;再打开公众号,看有没有感兴趣的标题,然后一篇一篇的阅读;再打开简书,头条......
从早晨睁眼到夜晚闭眼之前,除了不得不做的一些家务琐事,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看手机。没玩游戏,没看电影追剧,但也没写一个字。就只看别人聊天,看别人写的文章。
我沉浸在这种“舒适区”里已经很久,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看手机。
前几天,看到简书里一个朋友,每天都在坚持日更,他说:“每天起来什么都不要看,就直接打开电脑写起来。”
于是,我每天一起来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脑,但是第二个动作随即就拿起了手机,然后,任由电脑在那里闪亮,我只当视而不见。
到了送孩子上学的时间,电脑已经开启了两个多小时,我想:还是先别关电脑了,回来就立刻写起来。
回来后,心里纠结了一下:觉得写文章有点困难,我还是先完成跑步任务吧,反正也就30分钟,跑步的时候还可以边跑边找找灵感呢。
于是,拿起手机边跑边继续各种看。
跑完步,还没吃早饭呢,边吃早饭边继续看。
吃完早饭不能立即就坐下来,容易长肉的,那就冲个澡,顺便把衣服洗洗吧。
洗完衣服,再拖拖地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偶尔会望一眼电脑,看看还有没有写字的时间。算了,还是把电脑关了吧,孩子马上要放学了,不能接迟了。
接孩子回来,又该做午饭了。
吃完午饭,又该午睡了。
睡醒了又该送孩子去上学了。
下午三点回到家,把电脑再打开,忍不住又东看西看。就这样,一天要过完了,而我的每日计划还一样没有实施呢!
真的喜欢写作吗?
一边颓废焦虑,一边又不停地惦记。我经常问自己:真的喜欢写作吗?思来想去,如果不喜欢写作,为什么放不下呢?如果喜欢,那又为什么懒得写呢?
我大概原本是喜欢写作的,但是写着写着有了其他想法,想写有稿费的文章。但又写不好,写不下去,逐渐地快乐变成了烦恼。
写不好,那就就转而去读书吧,没有想到,读书又分为三种:1.消遣娱乐式阅读;2.为了考试的阅读;3.自我成长强目的阅读。
很显然,我属于第三种:读书是为了自我成长的强目的阅读。这种类型的读书,要求写笔记,写书评,会拆解,会复盘......
我的天啊!真是走哪哪都添堵呀!面前的一座陡峭高山,怎么爬?能否越过?
既不愿随意写,又不愿消遣读;有套路的还没学会,仅有的一点自然流露的情感也枯竭了。
想着写,不会写;想着读,不会读。一切的原由正好给懒惰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转眼,2018已过去一半;转眼六月也已过去一半。而我的高山还耸立在面前,没有攻克。
一是方向还未明确;二是能力达不到;三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简书里有个作者叫“春天里206”,之前以为是女性朋友,今天早晨刚通过他写的一篇文章,才得知是男性朋友。他五月份写了5万多字,六月份依然坚持日更。很佩服他的执行力,我六月至今才写了三篇,而他每日一篇,11天写了11篇。
他说:“不如此,我没办法进步。目前文章质量不高,我相信写多了,就会提高,熟能生巧。写上100篇,总有一篇好一点的吧。”
雪梅老师也肯定了他的勤奋和坚持,并鼓励他:“相信你爱的事物,坚持做下去,它便能带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雪梅老师随即又对大家说:“初学写作时,不要对自己的文字心怀期待。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写写写,就算觉得再垃圾也要写。因为那是心灵最初的灵感,也是你未来创作的源泉。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你身边的人和事,写你的真实想法。一个心灵空虚的人,就算拜了大作家的课程,他也是学不会写作的。”
有幸在迷茫的路上遇见努力的文友,遇见真诚相助的老师。让我这个想偷懒的人也不好意思懈怠了,“近朱者赤”,相信与优秀的人同路,我一定会有进步的。
是吃生活的苦?还是吃学习的苦?
在公众号上读到一篇文章:“生活的痛苦使人麻痹,学习的痛苦让人清醒。”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到生活的苦是被动的。
无论是否努力,无论是否抵抗,虽然生活的苦也会变化,但必须应对的这种痛苦久而久之会让人变“习惯”。
被麻痹后,知道这样的煎熬一定会来,那就等着应付就好了。而学习的苦,是在于人要逼着自己开辟新的痛苦领域。在生活的苦会如约而至的基础上,这看似是在给痛苦加码。
宁可习惯日复一日的痛苦,也不想被痛苦锤醒,是人想待在“舒适区”的惯性。
有一些本该读书的年轻人,宁愿站在流水线前干活16个小时,也不愿意回到学校读书;一个姑娘宁愿去做月薪2000的服务员,也不愿意去背一本20页的手册,转行去干月薪6000的销售工作;还有一些年轻人宁愿泡网吧打游戏飙脏话,也不愿意去图书馆借免费的书阅读。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呢?
大多数人避开了学习的苦,是因为曾经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于是内心暗示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天赋。在后来的人生中再次遇到需要学习的地方,过往的经验让人第一反应是遵从生物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将学习抛弃。
还有一种情况:吃生活的苦,耗尽了时间、钱财、精力,让人没了吃学习的苦的机会。
若不愿吃学习的苦,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人吃到更多生活上的苦
还记得安徽考生徐孟南吗?因为在10年前的高考考场上交了白卷,之后做过各种苦力营生,经历了结婚生子又离异,在2017年又重新走进高考考场,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这时候的徐孟南生活上并不拮据,生活质量也不算太差。但他却认为:生活的平庸和细碎会让人感到厌倦,想改变,最有效的利器就是学习。
前天下午,室外温度32度,在小区门口,两家买凉皮的小贩,因为争抢生意产生争执,既而拿刀舞棍,打得头破血流。最后终于有一个被打倒在地上,血流了一地,很快就被太阳给晒成紫黑色了。
躺在地上的是那个拿刀造事儿子的父亲,儿子小学毕业后,连初中都没读,就跟着父亲卖西瓜,卖凉皮。身上胳膊上都是刺青,一言不和就开骂,拿起刀就砍人。结果遇见一个比他还厉害的,喊来了一帮人,追着儿子砍,儿子吓跑了,父亲就成了替罪羊。
等警察和救护车赶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奄奄一息,最后被抬进车送到医院,至于死活也就不清楚了。
小小年纪不好好读书,出来混着穷日子,还害得父亲被人打。这就是典型的“不愿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的残酷现实。
再回头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单位买断以后,做过各种工作,自己也创业当过老板。后来生了小儿子,忙于家庭,就再也没有出去工作过。
不是没有出去工作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出去工作的能力。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再加上我的性格喜欢安静,我最终选择了不再出去工作。
但是单指望老公一个人的收入也仅够维持普通家用的,若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生活质量,我必须还得出一份力。
思来想去,我想到了写作这条路。或许是我基础差又不够努力吧,写写停停,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些年,也仅是想想而已,却没有为梦想真正专注行动过。
当然,这几年也没有停止过其他学习,考了一个会计证,为一个小公司做内账一年挣了2万;又考了一个执业药师证,只是我不再想去药店上班了;买理财产品也挣了几万。
但是这些都与写作没有多大关系。写作方面,除了刚开始阶段在报纸上发表了8篇豆腐块;今年春节以后发表在写手圈一篇新媒体文,其余的就是零散在自己的公众号和简书写的6万字自嗨文。
就是因为,总是写写停停,写作方面也总是没有丝毫进步。现在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和焦虑,好在,即便看不到前方的路,我依然选择踉跄前行。
不会写,就先累积文字,比如像今天这样。就像学习织布,能看到用文字织出来的布匹,也一样能温暖到自己。
一个人或许自律性差,那就跟着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一个人也许找不到方向,那就一直跟着老师走。
学习的过程或许痛苦,但是我会选择主动接受学习中的苦。因为与未来生活的苦相比,现在学习的苦又算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