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桃李不言”之三二五

“桃李不言”之三二五

作者: 醉_虾 | 来源:发表于2024-05-09 06:49 被阅读0次

          “盖”字是虚文,古文中如“夫”,如《尚书》上的“曰”、“若”等都是。推行白话文之后,有些人说这些字讨厌,是毫不相干的字。其实很有关系。我们平日讲话,也经常会发出“唉……”,“这个……”,“呣……”等的语头。要作文学研究,这些字对于行文的气势,是很有作用的。如果用得好,更能充分表达语意。

            虚字在文学中的地位,有一个很好的近代例子。国民革命成功以后,因清朝宣统皇帝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故由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宣统帝的退位诏书,也是历史上一篇重要文献,据说是当时南通状元张謇的手笔。文章中间本来没有“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这句话,而是袁世凯唆使左右的人,设法加进去的。这篇文章,是清代将近三百年的皇朝最后下台一鞠躬的时候,对全国人说的话。如何说法呢?尤其这最后一篇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该怎么个讲法呢?就是最后怎样下台,这篇文章怎样结束?这可真难。而它最后那句话是“岂不懿欤!”四个字,是毫不相干的,完全是虚语,但在文章的气势上,意识形态上,非常重要。据说是某太史加了这四个字作结尾的。这是参与其事者的记载。这四个无实质、不相干的虚字,在结束文章气势上,可是很有作用的,很重要的。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体会到这个虚字在文章中的作用,现附录下来,以供欣赏领会。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旦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措,海宇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由此可知,对文字有时候也要注意,尤其在外交上的文字,乃至写一封信,与正式外交有关,每个字都要留意。虽然文字是“雕虫小技”,但如同雕图章,雕了一辈子,不一定有几个能成为艺术品,文字也有如此之难。这是说到“盖”字而引申出来的话。这个“盖”字有时可作“因为”讲,一件事先叙结果,再说原因时都先加一“盖”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李不言”之三二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zl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