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爱三毛,想像她一样,有一项技能傍身,一边环游世界,一边把自己养活;
学习语言,想要通过输出来倒逼输入,使学习有意义和深度;
接触自媒体,想要通过写作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积攒第一波粉丝;
记录生活和感悟,让成长看得见!
这种种,都促使我从一个几乎从不写作,除了恋爱几乎找不到其他浪漫的理科生,开始向码字工转变。
加入了Frank的写作训练营,入选了第八期助教团,认识了坚持写作200+的Julia,认识了出版过著作的吴释若,认识了94年出生,坚持一年写了30万字的端银。
认识他们,都是我的幸运。
助教团内部点评时,我提交了一篇文章,是关于英文原著阅读技巧的。
不意外,掌声多,批评声更多。
但是,意外的是,吴释若师兄竟然私下专门找到我。
那时,我连“吴释若”是男是女,做过什么,完全不清楚,只知道他是助教团成员。
可是,这个我几乎不认识的人,非常耐心细致地跟我分享他自己以前当兵的经历,教会我先端稳枪,再射击,要学会隐忍。讲了好多好多,全是切身体验。
于是,我迅速找资料,来搜索这个人。才知道他是师兄,不是师姐(从名字来看,我真的没有分出来),还出版过书,写作水平很高。
面对一个前辈级人物,我认真思考了他跟我讲述的内容。
于是,我迷茫了!
自己给自己许下了承诺,2017坚持日更。可是,自己日更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点赞和打赏?
是为了让自己的输入有意义?
亦或是为了建立自己的语言形成体系而作出的系列输出?
我竟然自己也也说不清楚。
于是,我暂停了自己的日更计划,开始寻找写作的意义。
最近,参加了拆书帮的线上活动,一周要做四五篇作业,于是又开始写作。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文字的那一刻,我发现我内心是雀跃的,这种悸动是阅读不能带给我的。
我才发现,原来这段时间的内心空虚,与没有写作有莫大的关系,甚至语言的学习也感觉难以继续。
原来,写作带给我的,真的不仅仅是粉丝点赞得到的一点虚荣感。
写作的过程能够帮助我更有意义的输入,每个用来更文的知识点,我都能够深入理解,并且记忆深刻;
构思写作框架的时候,就是在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毕竟一篇文章,得有个清晰的脉络,否则就变成文字搬运工了;
当自己准备写干货技巧类文章时,也会因为自己的内容不够全面和系统,从而促进自己不断学习;
当看到粉丝的评论和点赞,甚至打赏时,知道自己的写作也为他人带去了收获,这是付出带来的收获;
由于写作,我能够更加频繁和深入的思考生活,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这些,不都是写作赋予我的意义吗?为何自己当初这么纠结!
认清自己以后,便准备继续我的日更计划了。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
加下来的日更,暂时分为两个板块:
1.面向语言学习者的干货分享,内容包括知识管理,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原著阅读技巧,通过电影学习英语,通过音乐学习英语等不同板块,可以拆书,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大体上一个月左右,更新一个板块的内容。
2.我自己的学习精进之路。带领小伙伴们一起读原著,每天分享3到5个生词短语,做一小段翻译,并且写作一篇。
感谢吴师兄,让我在正确的道路上摸索到更为更为正确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