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环境的变化,对每个人都有心理扰动。
2.危机是否一定意味着创伤?艰难呢?
3.(变态心理学)强迫性心理和行为
又不能接纳自己的强迫性心理和行为。
所以首先允许来访者把她表达出来,再讲一遍,首先接纳他自己不接纳的言行。不用害怕伤害他。
4. 咨询时间在50—60分钟。饱满的注意力。
5.无论何时何地咨询师关心的是来访者此时此刻的情绪情感,进行评估、判断,在过程里发现,不是在语言和行为上。
6.咨询师的倾向性,对来访者的影响。
7.来访者所处的情景。
来访者对同样处境的不同感受。
(孩子谈“处女”,妈妈的恐慌,原来孩子聊的是“处女座”,狮子座)
8.物理学:物质运动的规律。
如果只是偶然,不是必然,那所有的物理学研究都毫无意义。
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颗爆米花。在洞口转一圈就可以找到。
经过10次,小蚂蚁发现了“物理学”规律,在洞口转一圈会找到好吃的爆米花。
然而,这只是偶然,并不是规律。
但是,当这个规律不再成立,“一批物理学家自杀了”(《三体》)。
当稳定的确定的生活被打乱了,会制造出来不安。
我们要承认,大的环境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扰动。我是那个最糟糕的,而别人不是,这种夸张的变形的体验,叫普同性。让他意识到他不是唯一糟糕的。不是最糟糕的。
(比如,原来不是我老公一个人不会照顾孩子,其他老公也这样。老公对新生命的反应,是通过妻子间接感受的,而妻子是从怀孕时就直接感受到的。如何邀请男性进入角色,给他进来的空间,这才是有效的行动和布局,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我的最糟糕”的点。)
9 危机也是“机”
疫情对我来说,正好是一个休息。此刻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听着课,舒服极了。
别在你的世界里,而在别人的真实感受里
在有张力的情绪情感里,抓住细节的个性化的特点。
10.父母替孩子咨询,怎么处理。
可否对封控的学校孩子们做团体干预?
2岁的孩子睡不着,17岁的孩子睡不着,更应该干预谁?后者。
一定要看是共性的还是个性的?要了解其背后的个性信息,其所表达的形容词,副词,都是什么含义,要和当事人对话才可以。
判断一个人心理严重程度,要掌握发展心理学。把这个世界介绍给孩子,让他从自己想象的世界出来。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这点要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