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考的刀
01
近日阅读《三国志·吕蒙传》,对其中的“非复吴下阿蒙”这个典故,很是感动。
书中记载,三国东吴的大将吕蒙,是个聪明而又很有魄力的人,他多次立下大功,君主孙权对他十分器重。但是这个吕蒙读书很少,却没有什么文化。
于是孙权就对他说:“可惜你读书太少,不然前程无傲啊!”吕染却说,“军中事务繁多,哪有什么时间读书?”
孙权听了,就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教育。结果吕蒙把话听了进去,从此发奋读书,几年苦读,结果学问大进。
东吴都督鲁肃有一天会见吕蒙,谈话之间,发现吕蒙思路开阔,谈话中引用的历史典故都十分确切,而且举止文雅,整个风度、气质都不同于以前了。
鲁肃对他说:“老弟,你不再是过去在吴下时的那个阿蒙了”(即: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笑着说:“本来嘛!古人不是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么。”(读书人分别了三天,就应擦拭眼睛,不用老眼光去衡量他。)鲁肃将此事告诉孙权,并推荐吕蒙接替自己,当了都督。
是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进步,就得紧紧抓住学习这根救命稻草。
02
我有一个表弟初中就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了。可是这家伙天生有种不服输的劲头,一出来,就去学习修车。
自个儿不要工钱,免费去当学徒。人很勤快,老板只需管他一日三餐就行了。
他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年。
三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学遍了所有修车的活计。好读了上百本汽车修理方面的书籍。这下,老板对他可是刮目相看。给他了丰厚的待遇。
然而我这表弟并不满足,他想要自己创业。结果东挪西借,他办起了自己的汽修厂,自个当起了小老板。
很多和他一起当学徒的人,都跳槽十来次了。而他还始终坚持干好自己的行当。现在,由于为人诚恳,技术扎实,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最近,我还听说,他的厂子里招了几个大专生。但是,他给我说,来的这几个大专生,其实态度不端正,一天只想加工资,但是事情却做得毛毛躁躁。经常被客户投诉。
用他的话来说,这几个大专生就是不学无术,还不想干辛苦的活。
03
有个朋友五年前就给说,他想学习写点文字。
我给他的建议是:想写,就去写吧,每天都写点。
时间过去了五年,可是他依然没有什么长进。原因是从来就没有开始过。
学习不只是嘴上说说的差事,它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没有一定的决心和意志,是不可能学到东西的。
很多人常说,工作很忙,生活杂事很多,没有功夫学习。其实,这是最好不过的借口了。
试想,有哪一个人不是这样忙呢?
鲁迅说,时间正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
很多人之所以被“繁忙”二字缠身,关键的问题还是不愿去挤一挤。
如果愿意去挤一挤,时间总还是会挤出来的。
04
我常遇到很多人。但是,他们的问题不是自己“不能”,而是自己“不愿”。
看来,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能力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关键还是要看意志。
这种意志,更多的体现在:他愿意吃苦,并把吃苦当成一件磨练心性的乐事,甘愿为自己的目标去学习,去努力,而且不管发生什么天大的事,都雷打不动。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下得了决心,并为此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他一开始学习写作,就给自己定下了每日一文的目标。结果坚持了三年,每天1000字,现在他已经成了一个文字高手了。
事实上,很多东西,只有自己实践了,你才会从中去领会一些进步的密码,并得到别人无法得到的感悟。
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正是这个道理。
行动了,你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做过了,你才知道你急有哪些不足?
学习,是我们绝地逆袭的最后力量。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许不会用心对待。然而当你想改变自己,想提升自己,想获得进步,那只有拥抱一颗虔诚的心,去挤一挤时间,持之以恒,马不停蹄地追赶,才能让自己从空虚变得丰富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