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乎这项技艺的论述会有劳而无功之虞,我所乐于做的是将其完成,使其运作。
这里是品牌有们道(公众号ID:pinpaiyoumendao),品牌其实有“门道”。
正如此前在《论坛的原型是上个世纪军政宣传的产物,这一篇理解论坛的媒介环境》一文中关于“论坛”所阐述的那样,当前峰会这一组织形式成为一种媒介正在不断遭遇不同媒介和不断出现的新媒介的挑战,21世纪的峰会在公众心中也将不会像上个世纪那样引人注目,因为要统一对峰会的解读“更难了”。
但这也并不能否认峰会的价值。
面对“峰会”如今发生的变化,我们更应该准确理解峰会的原型、形式和其最合理的价值。
1、
峰会一词的含义取自意为“山顶,巅峰”的单词“summit”,这一用法也是丘吉尔最先提出并将“summit”用作“峰会”的使用常态化下来。
巅峰,危险而高峻,身为险境,并征服险境,能令人获得成就感和解脱感,无论山峰有多险峻,很多“登山者”都难以抗拒这种魔力的吸引。
过去典型峰会谈判桌上的会议人们,都冒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一个峰会谈判桌上的敌对双方碰面的同时也意味着一场引人注目的行为。意味着一个领导人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冒险,他们需要顶着来自政治上、身体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沉重压力据理力争。这些压力都可能让会议人露出软肋。他们爬的越高,同时也就越危险。
对于这些爬上峰顶的人们,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严苛的可怕,每一种能力都关乎生死,所以聪明的人都会认真的谋划,并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
巅峰本身就是奇境,对于这些顶峰会面的人们,一直都是一个只能容纳少数人的生存半径,这少部分人长久以来在顶峰的生存活动,既形成了生存圈层,也形成了社会圈层。
峰会,也就很自热地成了国家政权领导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换句话说,峰会,就成了一种服务于特定圈层的生意,帮助少部分的实现。
如今国家、政治领导人等不同范围内的权力领导人,依然保留着峰会外交这种传统的形式,在这一集合了个人外交、多边外交和成效外交的形式上,通过峰会的形式做些外交活动总不会让形势变得更糟,不论是为了谈判,达成妥协,争夺利益,还是为了和平,毕竟,在峰会上谈总好过相互对峙。
上个世纪的峰会是社会热点的晴雨表,藉由对有限少数的媒介渠道的把控,只需要管理好电视网和报纸这样的新闻报导,就可以统一对峰会的解决,和社会热点的控制。
典型的峰会条件除了媒介渠道的不通畅外,还包括信息的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在外交上体现为“情报”,因为通过部门负责人或者是情报小组传达的情报总有不够充分的地方,因此要在最高层上,才可以穿破对方看清对方。
2、
不论是传统形式上两个或三个领导人之间的顶层会晤,还是由国际上多个国家领导人共同参与的多边谈判,现代的会议峰会为了适应商业目的、开放观众、渠道媒体、媒介传播等的要求,在一个舞台的形式上,新增加了单人演讲、圆桌对话、签约发布等一些环节的设计。
但是现在市场上对于会议峰会的供应琳琅满目,参差不齐,了解到这些会议的人觉得这些会议总是一模一样,巨头们觉得自己没什么可谈的,报名参与的观众觉得,门票也就是门票,参加会议的人觉得自己没干别的,就是跳舞。
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策划从一开始就解决的问题,明确会议的目的目标和服务人群。峰会这一形式的存在依然有其特有的价值,我们要善于理解和运用会议峰会的价值。
除了此前在《论坛的原型是上个世纪军政宣传的产物,这一篇理解论坛的媒介环境》的文章所提到的“面向公司和行业,以产品开发的思维做企业公关”、“面向交易人群,做B端的线下市场流量,服务交易市场”,“面向高端的特定受众做战略型人才聚集地”三个方向之外,没有哪个峰会仅仅是为了让大家互相认识一下,那么还有哪些真正有成效的目的目标呢?
这里再补充两个。
第一个就是“做好一个圈层,服务巅峰人群”。从典型峰会上这些会议人的原型我们知道,服务于这个圈层,打造好“一个全新视角观察世界”的体验,继续构建“身为险境,征服奇境”的成就感和解决感,或许也是伴随“峰会”这一形式生命力最持久的一种存在价值。
第二个则是关于“学习”的补充说明。会议峰会的经济学家、企业家这些专业人士的交流对于“学习”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知识面来源,但是人们真的会就学习一种新知识,了解一种商业模式或者是市场信息就这么大费周折的跑一趟么?明明网络上的一番搜索或者是同行朋友间搜索这种更易上手的方式就可以直接而且快捷的满足,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
所以以“学习”为目的的这部分人到底学的什么,或者说,他们应该了解和探究的是是什么?
我们知道,会议峰会是围绕情报展开的一种谈判形式,一个有成效的峰会依靠的是良好的情报合作,而举行峰会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情报不够充分,因此,举行峰会为的是在最高层上可以穿破迷雾,找到想要的答案。
类比到现代市场中供应的各种会议峰会,这种学习也是一种“情报”的收集过程。因为要通过对于这些领导者所秉持的原则进行探究,以便厘清这些参与其中的人们“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还是“能力有限成为时间的失败者”,这是关乎市场竞争的情报,是辅助决策的重要消息来源,因为这些同行领导者所表达的原则、思路、处事、言行举止等等,都在充分体现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人的因素。
3、
有结果的执行是锁定会议峰会成效的关键操作。
会议峰会带来了什么样的成果,又是怎样向信息相关者(敌对、政客或国内的看客们和盟友们)交出成绩的?
服务带来的体验毕竟容易使人遗忘,并且认知不统一,有结果有依据的履行结果,则是对服务体验最好的评价。
这里仅列举5种大家场忽视的关键结果:
1)保存
每场会议峰会的都会习惯性发一篇新闻通稿,详述发生的时间、地点、什么名称、都有谁参与、探讨了什么和发布了什么等等之类的信息,对于行业相关的描述则多爱用五年、十年、未来这种时间跨度很大的将来时来体现前沿和专业。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会议峰会成立的初衷还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所读的相关文档,也是为了有助于解决现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用来启迪未来的历史学家。保存这些文档的人们往往对所达成的协议感兴趣,而不是达成协议的过程。所以,保存哪种结果,又该保存哪些过程,则是对于“执行结果”的重要考量。
比如说,互联网安全大会既保留了关于安全方面最新技术成果,也保留了很多详实有趣的细节。
2)对立面
我们常说商场如战场。
战争的对立面是和平,这是正常的理解方式,但是战争也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方式,这时的对立面是外交——国家之间的谈判。
对于商界的这些企业家也是类似,“对赌”是当今企业领导者处理企业家关系的商界外交。比如,董明珠和雷军赌下10亿大单,王健林和史玉柱豪赌万达0.1%的股份,王健林和马云赌下1个亿等等。
3)经济优先权
20世纪70年代,德斯坦和施密特在欧洲理事会中处于支配地位,尤其是在对抗通货膨胀和开创新的货币合作方面,他们共享了一系列优先权。
如今的会议峰会也在通过各种附加的东西来增加仪式感,和某种附加价值,不论是作为区域、宴会名额、伴手礼、邀请函、报告等等,各种形式,但是没有哪种特权或优先权是商界人士一定会重视的。
而衡量这一优先权的价值,就在于“经济性”。
比如说对于要获取消息面来源和线下流量资源的人来说,循环永续的门票折扣就有很好的经济性,而对于想要不断攀爬顶峰的会议人来说,“仅有首脑”的这种高规格形式,也会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是对于所处顶峰位置的经济价值。
4)制度化峰会
制度化是一种很重要的结果,因为这种结果表明峰会本身在市场上有立足的空间,而且也有可能已经被大众普遍认可,同时也受到领导人们的认同,因为只有在领导人和大众都获得认可的前提下,这个峰会才可能站立在时间维度,融入进领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固定举办的周期也会成大家的生物钟。
这种制度化的确立就需要依赖真正有意义的目的。
比如说对于一些殖民统治过后新成立的国家来说,他们就很少能够处理好外交事务或者是在前殖民宗主国以外拥有强大的邦交伙伴。由于大部分非洲国家的独立是份突然,“非洲统一组织”的峰会就成了这些国家处理外交事物的手段,还能帮助还没有什么经验的国家领导人走进国际社会这个更大的竞技场。
另一种制度化的峰会很像是巅峰圈层的卫星圈层,也很重要,这种组织形式也能帮助新晋的领导成员相互结识了解,并协调着大家在某些地方的“行动进退”。
4、
虽然21世纪峰会这一组织形式在不断面对不同媒介的挑战,但是,如今的这个世界已经被制度化峰会外交编制的网络联系在了一起,攀爬巅峰的这些人们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前从未有过。
他们之间仍然需要有直接的人个联系。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布莱尔”的人物设定。
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在1997年得大选后很快就对国际峰会产生了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他喜欢结交那些能够撼动世界的人物,也喜欢和其他想要成为巨人却总是被某些原因拖住后腿的政治家们打交道。峰会外交还迎合了他基督教信仰中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想法,以及对自己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极端自信。
登山者挑战山峰,对于这些首脑领袖们来说,峰会就是最大的考验。
对于“峰会”,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峰会也仍然具有塑造历史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