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的,非清明莫属。这一天对于中华民族子孙而言,内心里充满了忧郁和哀伤,都会不约而同想起故去的先人;都会络绎不绝前往墓前祭扫;都会点香、燃烛、烧纸,宣泄悲情、表明孝道、不忘恩情。今年恰逢农历润二月,在中国民俗习惯里,上坟祭祖要赶在闰二月之前。这样的讲究信还是不信,全都在于自己认知,对故人是否情真意切,其实全在自己内心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15504d12a0908da7.jpg)
以前对于清明节的印象,就是到了那几天,家里父母将提前准备的香烛、钱纸、祭品带上,引领全家儿女一同前往坟头祭拜。这坟头不止一座,而是要去好几座,有的隔得近、有的离去远。祭拜路上父母就要分别介绍要去坟头埋葬何人、生前是做什么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去世的,与咱们家是什么关系,对咱们家有哪些特殊恩情……如此走上几遭、祭拜几年,故去先人曾经见过、或是从没见过的,全都立体化出现在眼前。哦,他们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就是我们的先辈,与我们有着近亲的血缘,是我们父母的父母、是父母的兄弟姐妹……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不能忘了祖恩、不能淡了亲情、要懂得孝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8056310bf96e7653.jpg)
父母那一辈的人,也都有了文化,知道文字表达。可忙、可累、可苦、可穷;工作忙、薪酬低、子女多、负担重。哪有那么多时间抒发情怀,又哪有那么多精力抚今追昔?可就是一年中有限的祭扫、祭拜,让我们懂得了家族的兴衰、知道了人的生死、知道了生而为人要多积德行善。23年前、13年前,我们的父母也相继离开人世,此刻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每逢先人生日、忌日、清明节,也会给儿孙们讲起先人过往的故事。我们可以用口述、用文字来表达那份追思,可以拿出以往留下的照片深情缅怀,可以在不期而遇的梦里与故人相会,原生家庭里曾经有过的不了之情,都会鲜活生动历历再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7aa164d029231ea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