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以来,到现在为止,哈尔滨的文旅热仍在持续发酵,最近人们又盯上了大学校园,尤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个既是老牌大学、又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大学校园,成了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哈工大的博物馆、航天馆很值得一看,还有校园的暖廊,你听说过吗?在严寒的季节,穿着短衣短裤在暖廊里穿梭的同学们,这样的景象并不少见。这里是冬天的避风港,不需要在寒风中受冻,也减少了通勤时间,方便了享受美食和同学们的交流,这可是这个校园的一大亮点,也是它独有的风景线。
我在哈尔滨住了那么多年,却没有去过它的博物馆。今年冬天机缘巧合,我去了哈工大威海校区,并参观了它的博物馆。不妨简单地说说我的印象。
博物馆坐落在哈工大主楼的后侧,地势比较高一些,是一座两层小楼,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
它的建筑风格与哈工大总部博物馆一脉相承,尽显欧风俄韵。其实威海校区的主楼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总部主楼的翻版,应该说是缩小版。校园内很多建筑都与总部建筑差不多。博物馆外观呈米黄色,屋顶为深黛色,显得典雅大气。
威海校区博物馆通往博物馆的坡路台阶上,是 “工大时刻”,每一层都刻有学校变迁的时间。
走进博物馆一楼大厅,一股热浪袭来,立即驱赶掉浑身的冷气。正中是博物馆的标记,也叫作浮雕墙,银色的牌匾上方是校徽,下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几个大字熠熠生辉,牌匾周边环绕着一校三区的代表性建筑。
环绕的齿轮,环形而放射形状,象征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代表哈工大的理工特色,寓意哈工大不断向社会输送知识和优秀人才。
校徽似东升旭日,表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20年建校起就是一所探求真理,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开放式大学。
地台上刻着哈工大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浮桥墙左侧是“哈工大精神”和各个时期校友代表图。
左侧有通往展厅的门,两侧分别是《哈工大校歌》《哈工大章程》。
拾级而上,进入二楼的主展区,一共有建校早期的哈工大、共和国的工程师摇篮、改革开放后的跨越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哈工大、威海校区的创建与发展五个部分。
19世纪末,沙俄开始修建穿越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有大批铁路工程人员携带家眷与其他各国移民集中到哈尔滨。
为培养中东铁路工程技术人员, 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创办了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这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
1950年,中国政府接管哈工大后,哈工大被高教部批准为学制五年、授予工程师学位毕业证书的新型高等工业学校,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工程师。
1958年,根据国防和工业现代化的需要,学校开始了由民转军、军民结合的历史转变,确立了为国防现代化服务的基本办学方针。20世纪50年代初,哈工大被确定为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的两所样板学校之一,也成为全国理工科大学培养师资的重要基地,以"工程师摇篮"著称全国。这时期称为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机器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高等教育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哈工大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恢复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
1984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85年,哈工大创办了威海分校。1996年和1999年,先后成为我国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即"前九所")之一。哈工大承担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国际交流的范围和层次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学校进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并培育了新一代的八百壮士(哈工大教师队伍的代名词)。
1999年,学校被国家确定为按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首批"985工程"大学,如今,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哈工大坐落于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市,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威海校区坐落于胶东半岛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滨城市——威海。依山傍海,环境幽雅,是获得最佳人居奖的城市。校区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是一所充满生机活力的花园式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校同属于国家“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计划”重点建设大学,是C9联盟和卓越大学联盟重要成员之一,学校全日制学生毕业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学位证。
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哈工大都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跨越发展的新路,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工大以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培养了30余万优秀学子,他们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发挥才智,建功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杰出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