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60126/b85d84dff7e76583.jpg)
几个月之前没读懂的书,几个月之后想写读后感,是件很困难的事儿。
但我却很想尝试一下这种艰难。
客观讲,《查理.芒格的智慧》是我读过一遍后感到很茫然失措的一本书。
茫然或者说没读懂的原因我想了想可能有二:一是这本书中涉猎的学科和知识不仅广泛而且深刻,我这样的“小杂家”还不能完全体味;二是阅读时一不小心掉到知识格栅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于是,我又花费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匆匆翻了一遍书,查找了一下重点,看了看书的简介,希望可以在快速浏览中搭建起“格栅”概念,体悟查理.芒格的智慧。
阅读思考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但这段时光总算让我跳出了书中的“格栅”,站在整个森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也许我看到的森林、树木之间关联形成的栅栏还不够清晰和精准,但物理学的均衡、生物学的进化、社会学的组织自我加强、心理学的预期理论、哲学的思辨、文学的宽博和鉴别、数学的精准及有限,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与人类、历史、投资的关联若隐若现。
不限于书中列举出的这些学科与投资关联,使得投资,精确地讲,使得查理.芒格的投资显得与众不同。
用书中的话来讲,高等教育进行知识分类,而智慧则将它们联系起来。知识与智慧的分野在“格栅”理论视野下一览无余。
这不仅让我惶恐起来。
知识若不关联起来,尽量的融会贯通,那是无法获取智慧的。很多人读了很多关于投资的书籍,却没能获得投资的成功,缘由大致在此吧。
而要想融会贯通那些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涉猎到但却碎片化的知识,寻找到其关联所在,至关重要。没有这些关联勾连、启发,灵感、智慧是不会无中生有的。与人脑中纵横交错、勾连四方的八、九百亿神经元突触似乎有相通之处,芒格的“格栅”智慧照我看,就是无数各类学科知识网络化关联、关联式生化反应后的灵感顿悟组合体。
心理学的预期被经济学采用;组织的自我加强与股市基于各种预期的自我膨胀;数学计量在经济学中建构模型;等等,各种听起来似乎是不同学科之间语言创新的东西,正悄悄作为“关联”桥梁改变着学科创新方向、萌生新发现新规律新智慧。
一旦你在学习中发掘出越来越多这样的知识关联,并灵活运用、深入思考,就可能积累下无数灵感、顿悟,并在天长日久后量变引发质变,走向智慧人生,触类旁通。
当然,漫长人类历史中、现代发展中如同天上星星一般的各类古今典籍、文书,一个人即便穷其一生每日苦读,漫步书海,也是无法涉及其一二的。这就对想获取“格栅”智慧的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只有读适合的书、读好书、高效地读书才能较快地获取有益自己成长的营养,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取一些智慧,指导人生发展。
此时,鉴别哪些书要读、怎么读,至关重要。
所幸,这本书给出了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我的理解,就是要紧紧跟随那些历史上最伟大思想家的脚步,从他们的基本思想、智慧中采撷有益养分,尽量获取充分完整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去鉴别哪些书要读、哪些书无需读、哪些内容要精读、哪些内容只需一扫而过,从而提高阅读鉴别能力,实现高效阅读,及早发掘和运用多元知识学科之间的关联,开启人生智慧之旅。
而当你把所学能够融会贯通时,对于投资以及投资之外的事儿,估计都会有一套自己专属的理论解释框架,形成“格栅”智慧的最初元形态。不断学习积累和融会贯通,智慧将汩汩泉涌,丰泽人生,让你活得出彩。
考虑到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知识领域的广泛应用,也许我们也会加速获取智慧的进程,在有限时间内采撷更多智慧。比如,当今世界就已经有人着手研究运用先进计算机、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智慧投资了。
读书一遍,我也就这么多感悟与大家分享了。若再读、再写感悟,不知与这篇有何不同。能够体悟“格栅”智慧多一些,以傍人生,俺就知足了。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