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的凭借方式之一。今天看了肖培东老师的《植树的牧羊人》课堂实录,让我耳目一新。想想自己教学时的设计,让人大跌眼镜。
肖老师在教学时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之后,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惊行了了解。1.听写字词。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这个环节我也是这么做的。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中的学法指导,运用勾画圈点的方法,默读课文。(在学生默读课文期间,肖老师极有耐心等待,等到几乎孩子们都读完,才让学生交流圈点内容。这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每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我就特爱催促,甚至学生读不完,我就开始下一步了。常常觉得学生课文阅读不到位,可还是舍不得课堂时间。认真反思。)学生对勾画语句进行交流时,在指导朗读方面很有特色,足以证明老师的功底深厚。并且边交流边将课文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善于归纳。我在教学时这个环节直接忽略。接着跳读课文,1.找出行文思路的句子。2.每次来到高原,高原的样子。同样指导朗诵是个亮点 (第一次读的要慢,读出沉重、荒凉、失望;第二次读出高兴;第三次读出惊喜。对比的写法,对比的语气读出牧羊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声音传达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我在教学时也让学生画出了三次高原的样子的句子,在朗读方面没做任何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写法指导,每个环节都认真细致的引导学生分析,每个环节的朗读指导,追问都细致入微。课堂上充满浪浪的读书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