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解剖文学经典,进行X射线阅读丨探究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原因

解剖文学经典,进行X射线阅读丨探究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原因

作者: 十里荷塘秋水长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02:14 被阅读0次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我在年轻的时候做过几天文学梦,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作家,就像文学史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主人一样,很快,我就明白了这只是在做梦。毕竟和我一样学中文专业的人太多了,这其中绝大部分人最多也就是去学校里讲授作家的作品,告诉学生们作家尤其是大师级的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作家们在表达上高于常人的技巧体现在哪里。

    很快,我的感悟变成了现实,我真的成为了一名文学教师。哈哈,作家不仅仅要勤奋还需要有天赋和悟性,那可不是说我们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的。

    就像《25堂文学解剖课》这本书里说的那样,作家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写作方法,因而他们的作品会具有非常高的可辨识度。但是问题来了:作家们自己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呢?为什么一件事情,我们和善于写作的作家来看,看到的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好像是具有第三只眼睛的人,或者说他们就像是戴着一副X射线的眼镜,什么都能洞察于心,了然在目。

    《25堂文学解剖课》的作者罗伊·彼得·克拉克是已在波因特学院——世界上最杰出的新闻学院之一——任教超过三十年的写作课教师。很多人都叹服于罗伊所教授的写作上的知识与技巧,他被认为是新闻媒体界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教师之一,培养出了包括两位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在内的众多杰出作者。

    罗伊·彼得·克拉克已经就写作、阅读、语言和新闻写作出版了《写作工具》(Writing Tools)、《语法的魅力》(The Glamour of Gramma)等19本书。作家戴夫·巴里说:“在我认识的还在世的人当中,罗伊·彼得·克拉克最懂写作。”

    01

    看罗伊如何解析30位伟大作家的33部经典作品

    我们普通阅读者在打开一本经典著作时,常常会带着仰慕的心情想:“这题目究竟是怎么来的?太绝了吧。既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让人感到有完全不明白的地方想要一探究竟。”有吗?被说中了吧。

    我就是这样,每次看被推荐的书时都会研究这个题目一番,探究一下作家当时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杀死一只知更鸟》《失乐园》《麦田里的守望者》,从海明威到福楼拜,从戏剧到小说,从小说到诗歌,再到科普文学,可以说罗伊的这本书《25堂文学解剖课》是为文学爱好者准备的一次文学剖析方面的盛筵。

    首先,我们如果用作家的眼光来阅读文学作品,进行X射线阅读,那么我们心里本身就带着问题了,那就是为什么这部书可以称为经典?我们如何能够明白这部经典作品的大名是能够载入史册熠熠生辉的,也就是我们可以在罗伊的带领下去对这些经典作品进行解析,解疑“经典作品何以经典”。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就像我们说一千个《红楼梦》的读者心中有一千座大观园一样,一百个读者,也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人们在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时,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自己的认知,从而给你要理解的人物行为加上了你所能明白的解说和解读。

    罗伊说的这点我非常赞同,比如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在非常优雅的读书人的认知里,就会喜欢林黛玉的各种冰雪聪明的“作”,那些使小性儿其实都是生活情趣,只要在相爱的人眼里,就会有无穷尽的乐趣。但是如果在贾府的仆人焦大眼里,林黛玉这样的女人大概一无是处,除了会吟诗作对、附庸风雅之外,什么也不会,要命的是林黛玉的格调高雅的诗句焦大又是完全看不懂的,所谓的“鸡同鸭讲”。

    其次,海洋、轮渡、月亮、森林、尖塔等原本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是它们所含有的意义可能来自于经典作品中的符号或原型故事。对嘛,这样的感觉对于东方和西方,情感上也是相通的。

    中国人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西方人说有人眼里只看到了马路上的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现在的中国诗人说,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罗伊在本书中对于30位伟大作家的33部经典作品进行了X射线的阅读和解析,帮助我们理解文本中那些我们可能忽略掉的重要的信息。比如《洛丽塔》中,开篇对洛丽塔的情感的抒发,就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用四段文字分别就声音、名称、故事和意义进行了一个总括式的描述,这四个重点就像四个大房间一样,依次排列下来,慢慢地铺陈开来。

    02

    看罗伊如何拆解文本,发掘写作技巧,掌握文学大师的写作策略

    罗伊在解析作品的文字精妙之处时,也试图引领读者的目光直抵文本内部,让读者不仅享受阅读快感及“明快”“悬疑”“延宕”等效果,还能拆解文本,看到这些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在罗伊给我们解析这些作品时,他是按照写作课程上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某一篇作品的值得关注的地方开启阅读和解析,试图让学生们明白这一点和别的作家的不同,在这个比较特别的文字上,作者的处理高明之处体现在哪里,可以和其他地方的文字形成什么样的巧合和关联,从而让文字打造出来的世界更加浑然天成、自成一体。

    罗伊在每一节的课程中都梳理了他阅读时得到的写作技巧与策略,罗列在每一章节的末尾,让读者也能把大师级的写作技巧化为己用。

    接下来我们回到最初我说的作家其实需要天赋和悟性,那是不是意味着文学根本没有必要进行讲授和解析呢?罗伊的教授这方面的课程最终能对一些学生起到什么非常重要的作用吗?而不是可有可无?

    阅读时,你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众人盛赞的海明威式的文风究竟好在哪儿?普拉斯在她自传体小说《钟形罩》的开头,为什么会突兀地提及一对间谍夫妇?一本一半篇幅都是食谱的书,为何能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如果我们的阅读知识任由阅读的眼睛滑过书页的表面,这些对内容设置方面的困惑是不会自行消散的。唯有深入文本内部,阅读的你才能获得解答,醍醐灌顶。而罗伊,就是用这本《25堂文学解剖课》让我们一起探究从《了不起的盖茨比》到《洛丽塔》,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到《最蓝的眼睛》的写作技巧和写作奥秘。

    每节课后,都有很浓缩的文字概括这节的要点形成的提示,这一点深得我心,毕竟阅读这个事情是需要个人的真正深刻的深度阅读才能收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罗伊提醒我们的是弄明白大师的神来之笔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但是并不希望我们去拙劣地模仿,而是希望我们每个人如果要写作,那么在了解这些写作大师级人物的写作风格时,你自己写个故事的时候就要尽量不和人家的习惯撞车,写出自己的能够很容易被辨识出来的东西。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教我们去进行X射线阅读的一本写作技巧谈,还为我们读者列出来了如何进行X射线阅读的十二个步骤,这非常能够获得读者的感恩和感激之情。罗伊说即便你看明白了某位作家写的精妙之处在哪里,你自己就不见得一定要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地生搬硬套,而要学习用间接的方式来影响你,这才是学习这些大师写作技巧和策略的关键所在。(全文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剖文学经典,进行X射线阅读丨探究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vw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