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里写到: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人们出席你的葬礼,你被宣告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
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很多电影都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那些几十年经久不衰的影片,如《阿甘正传》或《肖申克的救赎》,通过主人公多舛的命运,不断叩问着观众“到底怎样才是自由而丰盈的人生?”
原来我的定位比较模糊,认为在没想清楚自己的人生使命之前,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汲取目之所及的知识,就能不断接近人生那个最终极的意义。今年用了《趁早效率手册》,我也跟着潇洒姐的介绍,首先思考了自己《一生的计划》,发现自己最想听到的“悼词”是“我是一个帮助许多人获得幸福和平静心灵的人。”“利他”使我快乐,也只有造福众人,才真正不觉得人生虚度。
想帮人获得幸福,首先要自己感受得到幸福,要自己能总结幸福和平静的方法才行。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信息爆炸的时代,平静和幸福这种原本好似唾手可得的感觉在物欲横流的状态之下,反而成了特别稀缺的事。因为我们现在太过轻易就能看到“比我们过得更好的人”的信息,分别心起,贪嗔痴念难以放下。人生不知不觉就在追逐“我要比你过得好”的竞赛里跑偏了。最后,欲望永远填不满,这山望着那山高,再怎么想回到自己本可以拥有的平静和幸福都不可得了。我也常常在这些妄念之中打转,要花好长时间冷静,才能认清欲望并消除欲望。更别提要去感受平静的幸福了。
没关系,你我并不孤独。这世界上除了出世高僧,恐怕没有人不会有些“私心杂念”,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是一种正向观念,本身没什么不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希望你过得比我好”的真心。这是极难的。
99.99%的人,都是多少有点“见不得别人好”的。修这个“希望你过得比我好”的真心,其实可以帮我们摆脱很多不必要的负能量和怨念,而把更多正向的频率发射到宇宙中,被人“记得”的概率会增高一点。
修这个真心,我在实践之中,感到有三点必须练好。
第一,内观。关照自己而不是别人,也就是做到“我,自己,过得很好。”
其实我们现在所获得的都是以前所付出的,那么无可厚非,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因为除你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该对你的人生负责。是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该对你的人生负责。对我人生负责的,就是我自己。那么,如果真心希望“别人”过得好,而我们又没办法对任何其他人的人生负责,那别人怎么能通过我们的影响而过得好呢?肯定需要我们自己率先垂范,我“要”过得好,而我“能”过得好。在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助力之下,我能够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工作生活态度认真,日日精进而不虚度。这就是极高的功德。这绝对能让我的幸福指数提高。
第二,谦逊。“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见不得别人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自己“一家独大”,别人都不如自己才好。但在人生长河之中,我们都是泛泛之辈,有几人能在所有领域都出类拔萃,在人生所有事情上都决断正确?每个人都有所长所短,要始终记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凡事可以自信,但必须谦逊,这样才能看到提高的阶梯,才能不断进步。不然只顾昂着头,怎么能看清脚下的路呢?其实,每一次看到比自己牛的人,都该是内心尖叫“WOW!”的时刻。因为我们又找到了一级进步的台阶。把那个人作为自己的进阶目标不是很好么?这人生有这么多关卡和要升级的路,其实相当好玩呢。
第三,慈悲。
很多时候,我们现在的快节奏生活都让人忘记了慈悲这码事。其实慈悲不只是出家人的事,慈悲是每日该做的功课,是思想状态极高的境界。我们的前辈和祖宗,一辈子获取的信息量或许不及我们一周获取的信息量大,但往往他们的大智慧几千年传承下来仍然句句在理。人类不断进化,无疑应该一代比一代聪明,为何感觉古人的造诣和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还远在我们现代人之上呢?“慈悲为怀”或许能解释一二。因为古人能解释的科学道理有限,神奇的大自然都成了一个个谜团,唯有敬畏且慈悲。看所有的生物都如同在看自己,照顾他们如同照顾自己,爱他们如同爱自己。这就是慈悲。不需要更多知识去填补缺失的认知,只要由己及人。怎么对待自己,就怎么对待所有自然生物,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这样的人生怎能不圆满不通透呢?
如果真的发下宏愿,希望别人过得好,那无非每天先“关照自己”,再“学习他人”,后而“推己及人”。生命的意义就此清晰地树立,自律、谦逊、慈悲也就内化成习惯,于是,“自由、平等、博爱”也就外显出来了。
希望我们都能这样“成人达己”。
温拿铁
(真实不虚,众乐乐矣)
2018年1月21日
007南极计划第七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