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说了一辈子话,却不会好好说话。
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就学会了人类的语言,却用尽一生来学闭嘴。
一句好听的话,偏偏要说的不好听才行。
明明是担心孩子不吃饭会对身体不好。偏偏说成,看看你吃那一点玩应,怒气冲冲。
明明是关心老公少喝些酒,早点回家,很温暖的事情。偏偏说成,你成天就知道喝酒,再喝你就永远不要回这个家。
明明是关心父母省吃俭用,生活过得不好。偏偏变成了指责。
现在有个词叫怒怼、杠精。今天的人压力可能比较大,动不动就爱怒怼别人,抬个杠之类。谁怼人的新鲜词语用的多那才叫一个厉害。杠精本精那都是资深玩家,恨不得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抬起整个地球。简直是阿基米德本德在世。
可是这样的话,生活里说多了,起到的不是调味剂的作用,反而是催化剂。催化了疏离、催化了陌生、催化了负面情绪。
形成一种不良的语言习惯,好像一出口就要恨恨的说话,语不惊人死不休,必须一句话致命,将对方噎死。真棒!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的朋友真的越来越少了,甚至家人都不愿意与你亲近,多说一句话。因为,多说一句,就会被你无情的怒怼一句。你自己甚至都不自知,这也是最可悲的地方吧!
我曾见过一位妈妈发火,在公共场合大吼他的孩子,“你能不能不要哭了!把嘴给我闭上!不要拉着我!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别再管我叫妈!”然而,孩子更加不知所措,哭的更凶了,可怜的眼神,小手怯生生的拉着妈妈。
多么可怜的妈妈,她被孩子气的歇息底里,却不知道如何与自己最爱的孩子沟通,甚至有些发狂;多么可怜的小孩儿,他被妈妈吓坏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怎么做才能让妈妈停下来。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宝贝,你在公共场合这样大哭,妈妈现在感觉非常的没有面子,再这样,妈妈真的要发火了。你的态度,温柔而坚定。当然了,也不一定会立马奏效,两个人之间通过沟通,建立起的信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的养成。但至少不会激化矛盾,让孩子不知所措。给孩子明确的边界感和无限的爱。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允许自己保持安静、或者离开冷静一下,这些都比你大吼大叫,情绪失控的效果要好的多。
那些讲话难听,甚至是动不动就发起火来的人,说起来,也不是他们的错。只不过的不会表达情绪而已。明明不是这样的想的,一片好心,可是话从嘴里一出来,就全变了。你想想,语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表达着我们的思维和想法,最重要的与人沟通的方法,而这一类人却没有这种技能,白白的被别人误解,承受委屈,都不知道为什么,是不是很可怜,很可悲。这样想想,我对他们真的是充满了同情。
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自己坚决不能做这样的人。人生已经很艰难了,每个人都匆匆忙忙的过一生。无论任何一种方式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舒心,都是一件极其值得提倡的事情。语言的魅力,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同时,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需求。身边都是我们的同事、朋友、亲人,又不是紫禁城里的宫斗剧,没必要把自己隐藏的那样深,你正确、和善的表达,比起“惊人一语”更加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平常心态看待那些讲话难听,随意乱发脾气的人。他们也是可怜的人,毕竟那句让你不舒服的话,冲你乱发脾气、怒吼,同样也伤害着他自己,他无法得到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需求,因为他不得其法,连自己的想表达什么都搞不清楚的人,你说他的幸福指数会高么?你说他真正的朋友多么?你见到一个这么可怜的人,难道还要与他生气么?我们的话,我们的语言,只能讲给懂得人听。
第三,倘若今天心情不错,生活尚有余力,就帮帮第二种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闲。你会为你的善举,收获更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