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南怀瑾老师,一生致力推荐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儒家的经典,如《论语》、原本的《大学》(不是朱熹所注解版),他经常说,现代教育光强调学成绩和技能,追求名校,教育目标全错了。教育是让孩子首先要心性修养,做个好人。一个不争气的孩子,足以让你晚年凄凉!
南怀瑾老师说: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方向。才能因材施教。一个人为啥读书,就是要做到“读书明理”四个字。
如何做到“读书明理”?
诸葛亮早在两千年前在《诫子书》都告诉我们答案了!所以我几十年提倡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不是道家,完全是儒家。他一生的学问精神,就是他那一封给儿子的信。他自己在前方,做宰相带兵,对儿子的教育是一封信。我几十年来讲了多少次!你们有谁完全可以背得出来?
《诫子书》可谓家训的鼻祖,包括后来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家训都跳不出他的手心!大家熟知成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都是出自诫子书。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孩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小编这里把南怀瑾老师对《诫子书》内容,做归纳和总结:
南怀瑾老师最后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7509692/1b73e16232157d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