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归处》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季老是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北大终身教授,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国外,精通12国语言,被大家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在本书中,面对不完满的人生,季老告诉我们,要学会选择,曾经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如今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先生谈人生,深入浅出中显现出真知灼见,饱含着朴素和真诚。慢慢读来,恰似在品味一壶幽幽的茗茶,在宁静和思考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感到眼前一亮,心头涣然冰释。
季老在书中特别强调,影响他一生的四句话,分别是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适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漱溟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马寅初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这四句话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明白以下道理:
人生之路漫漫,每一段或平坦、或崎岖的道路,都要自己一步步去走。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并不是所有事都能得偿所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恰逢其时。
不开心的事,尽量放下;不把你当回事的人,趁早远离;不对的路,及时止损。
错误的事,就不要再坚持;不对的人,就不要再执着。及时止损,改变选择,才能涅槃重生。
往事不可回首,岁月无法回头。
品这本书,深深感受到:过失与缺憾本就是人生的一大组成部分,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过失与缺憾,才能在风雨之后看到彩虹。
当然,不完满才是人生,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追求完美的事。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而人的追求理应是完美。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奋斗,把不完满变得完满些。只豁达而不奋斗,就成了玩世不恭,那才是彻底的失败者。
所以人生是一个没有结论的人生,而这个没有结论的人生,永远是缺憾的。
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对,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正在经历的一切好与坏。唯有当我们真正完全接受时,我们才明白一切的好与坏都只是自己的分别。拥有宽容,我们将一生收获笑容。
认识一个人靠缘分,了解一个人靠耐心,征服一个人靠智慧,和睦相处靠包容。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路,有人同行才不觉漫长;友,相互记挂才体味情深。与人为善,不遗余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觉也成就了自己。
当我们忘了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漠视自己的未来,我们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
当成功不会让我们太高兴,失败不会把我们怎么样,平淡不会淹没我们时,我们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当我们以微笑的心想到了过去,以希望的心向前看,以宽厚的心向下看,以坦然的心向上看时,我们就站在了灵魂的最高处。
书中告诉我们:心善,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正,是透明的开诚布公;心静,是笑看风云的舒畅和洗心革面的超然;心怡,是心中总怀一种乐观向上的独特情愫;心安,是知足常乐的最大内涵;心诚,是人们最终必须追逐的一种高风亮节。
季老也告诫我们:心不要太大,容下自己就好;心不要太小,容下他人就好。心不要太热,温暖自己就好;心不要太冷,温暖他人就好。心不要太软,原谅自己就好;心不要太硬,原谅他人就好。心不要太亮,照耀自己就好;心不要太暗,照耀他人就好。
人生,要面对自己、他人和自然万象。自己是自己最大的对手,他人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万象是无法超越的存在。心宽之人,承认自己有弱点,明白他人没义务服务自己,懂得顺应天道,做出选择。
明白这些,我们就不会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会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人生匆匆,光阴荏苒,与其在不快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不如从伤害自己的境遇中解脱出来,把握好分分秒秒。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
修得胸中雅量,蓄得一生幸福。心如荷塘,越宽,眼中污垢越少,幸福越多,人生越趋于完满。万事安于心,才能从容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