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119218/5c1bb661f3ba3046.png)
掌控感是什么?
1987年,Wallston提出掌控感指的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决定自己内在的状态和外在的行为,能够影响周围环境,以及实现预期结果的信念。
有多项研究都表明,如果能够有更强的掌控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心理抗压能力更强。比如,当我们成功战胜一个困难的时候,那么下次遇到同样困难时,会觉得压力小很多,游刃有余。这是因为我们具有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掌控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掌控感?
让孩子为自己做主
自主权是掌控感的基础,只有做自己选择的事情,然后解决掉,孩子才会觉得我可以完整地掌控这个事情。
比如,让孩子做作业,如果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安排和方法去把作业完成,那他就会觉得做作业这件事很简单,我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是父母逼迫孩子去完成,那孩子认为这件事情是父母的的要求和任务,我是因为他们的逼迫完成一件工作而已。那么当孩子遇到比较困难的作业,或者没有父母提醒逼迫的时候,他会觉得他无法完成这个作业,就会拖延和逃避,即使他实际能力没问题,这就是掌控感缺失的表现。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是最能快速简单地得到掌控感的。比如,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会打扫房间,或者出去跑步。因为做好这些小事能让我们觉得掌控感重新回到我们手里,焦虑也就会减轻。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不溺爱不代劳,小的时候让他自己穿衣吃饭;慢慢让孩子自己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上给孩子一个小目标,让他一步步达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积累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经验,再次遇到困难时就会更笃定,也会更有掌控感。
把成功归结于孩子的努力
从归因的角度上来说,掌控感可以分为内控和外控两种。
内控型的人更多会认为事情的结果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外控型的人会认为事件结果主要取决于运气、机会、命运,他人这些外部的不可控力量。
内控的人掌控感更有力,也更有界限,而外控的人会更多的感受到失控或尽力控制他人。
在孩子成功解决一个问题之后,我们要多强调孩子自身的努力和品质才是成功的关键。比如,孩子考得好了,我们说你这段时间这么认真做作业,成绩给了你回报。孩子当选了班委,我们说你看你平时乐于助人、很关心他人,同学就会认可你,选举你。
掌控感就是来自于一次又一次自我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将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体会自己的掌控感,孩子自然内心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