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傍晚,长征5B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作为承担我国航天大重量载荷任务的系列火箭,凝聚了中国航天界目前最高的技术水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长征5号系列运载火箭第一次在白天发射,因此在发射场外围,吸引了一众摄影爱好者和观众。
下图是由摄影爱好者王凯翔拍摄的画面。
火箭发射和习惯培养还有关系吗?
其实这两者还真有相似之处。
01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把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的发射过程形容为:
“火箭升空的最初几分钟、几公里内所耗费的能量远多于后来几天、几十万公里旅程中所耗费的能量。”
类似的,培养习惯的过程,就如同火箭发射及后续运行的过程。
在高中物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第一宇宙速度。人类要发射人造卫星或发射完成星际航行的飞行器,就要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
而要想摆脱引力,就得具备足够快的速度,经过计算,至少需要达到7.9km/s,即第一宇宙速度。
这个速度什么概念呢?如果你从文昌发射基地乘火箭出发去北京,只需要6分钟就能到。
但是想达到这个速度,就不得不储备足够的燃料,来提供巨大的推进力。只要超过这个速度,我们的飞行器就能飞向太空,绕着地球转。
当绕地运转时,理论上不需要额外的动力就能维持正常状态。
把这样的现象套用到培养习惯上,地心引力就是“习惯引力”。起初你需要做巨大的心理斗争才能勉强维持习惯,但是当你适应后,无需纠结你就自动自发去做了,一如太空中的航天器。
火箭的一次成功发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缜密设计和反复试验。同样的,培养习惯也需要你精心的设计。很多人之所以容易中途夭折,就是因为随随便便开始,那结果必然是无功而返。
所以,我们必然要去了解习惯培养的全过程。心中有数,才能制敌无误。
02
28天习惯培养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为反抗期,表现是马上就想放弃 ;阶段二为不稳定期,特点是容易被突发事项或他人影响;阶段三为倦怠期,感受是逐渐感到厌烦。
这三个阶段,主要是根据我们对于习惯所作出的不同反应来划分。
以行为习惯为例,一般一个月左右可以养成。那么一个月四个星期的时间,第一周处于反抗期,第二三周处于不稳定期,第四周处于倦怠期。
反抗期很容易就放弃,因为很多人都是靠着打鸡血熬过前几天,一旦失效,立马失败。

有人可能自我激励较强的,能撑过一星期,但是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和他人影响。如果没有建立灵活的机制,基本难以坚持度过不稳定期。
倦怠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习惯节奏,只需要加上一点变化即可。
当然,每个阶段的时长是因人而异,但大致符合1:2:1的比例。
另外,大家可以猜一猜,三个阶段失败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古川武士曾做过统计调研,在150位咨询他的客户中,有42%的人是在第一个阶段就失败,40%的人在不稳定期失败,而剩下18%的人则无法度过倦怠期。
最开始的阶段失败的人最多,这也符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常见现象。
通过上述比例,我们会发现,超过80%的人,撑不过前两个阶段。因此,前两个阶段最需要我们使用一些技巧方法。只要撑过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不远处。
03
为了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成功改变习惯。在制定计划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简洁性
制定习惯培养计划首先要遵循“极简”原则,越简单越好。养成每个习惯所需要遵守的规则有一两条即可,千万不要列出十几二十条。
假如你想提升英语水平,不要把规则设置成背单词、练听力、看外文,这看似属于英语这个范畴,实则在培养3个习惯。
2、灵活性
过于僵化的习惯通常无法坚持。你要想办法让习惯跟你的生活方式契合。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因时因地制宜。
无肉不欢的人,就不要为了减肥顿顿吃素。早起困难户,也不要为了抽时间运动,非逼着自己一大早起来去跑步。一开始就做出极大改变,几乎注定习惯培养的失败。
3、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28天习惯计划”执行过程中最常见,也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它们的出现会突然打乱你的日常计划,使习惯不得不中断。
常见的突发事件包括:
·假期
·生病
·新项目/工作
·临时邀约
应对突发事件,最好的办法是提前筹划。将可预测的事件及应对办法纳入到计划当中。对于无法预测的,则需要尽可能随机应变,安排妥当。
后面会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方法。这里大家只需要清楚习惯阶段的划分,有一个整体概览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