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我很少出门,因为村子大,巷道多,方向感不强,加之夜晚光线昏暗,容易走错路。不过,今晚有些特殊,必须出来一趟,只因前两天在网上买了几棵芦荟小苗,物流信息显示已到快递超市,要尽快种下。可是,出门后,我又改变了主意,时间晌早,先去江边走一圈,再回来取快递,不耽误那一时半刻。
我所在的地方叫陆边村,地图上标注的地名是陆边工业区,既是工业区又是个村子,我是头一次遇上。在我印象里,工厂和居民向来是分居两处的,这也不难理解,陆边工业区是招商引资项目的成果,村子出地收租,公司投资办厂,各取所需,共同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我来得太迟,没能够亲眼目睹陆边在顶盛时期的盛况,往前推十或二十年,这里一定是个挤满大大小小工厂的地方。
走出巷子,就是村里的主干道陆边大道,分东西两头,我在东向,要去江边需要反道而行。这次敢大着胆子乱走,主要是因为有个很显眼的“路标”,就是流经陆边村的小河道,向东延伸到陆边大道路口,向西汇入江边,只要顺着小河道来回往返,不容易迷路。
小河道两旁设有护拦,涂了浅蓝色的漆,岸边绿化的树是龙眼树,十多年的老树了,长得很高。本该龙眼挂满枝头的季节,却因今年雨水多,花被砸落,只有一树绿叶。是否习惯了开花结果的圆满才会觉得开花无果是种缺憾。
村子虽大,可楼栋紧密挨着,没有停车位,河边的树下就成了爱车的归宿,恰好填满了原本的空荡。
这条小河道没有名字,安安静静流淌,像个不赶时间的旅行者,一面观望岸边的风土人情,一面感悟世间人生百态。可能会遇到一对老年夫妻在家门口指挥孩子倒车,或者看到小卖部门口摆着一张小茶桌,两个老人坐在一起闲聊,一壶茶,一把蒲扇,白色背心配短裤,说着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停下脚步细看生活,才能体会生活里的那份闲适,便是岁月静好最原本的模样。
河道中间拐弯的位置特别宽,边上还有一棵大榕树,像一把绿伞,罩住发散的灯光,落在水泥地上昏黄而又明亮。
走至小河道的末端,是一片占地很广的工地,遮挡了江边的风光。我知道江边离我很近了,可我还是确定不了路线,河道对岸的居民楼后有条窄小岸堤,黑漆漆的,怎么看都不想有人经过的样子,正犹豫着是否改天再来探路,却见三个女人说笑着经过,心中有了主意,跟在其后。
我们都打开手机电筒照着路走,先看见河道闸口,我忽然就明白流经村子的小河道为何存在,往久了说,那必然是为了农业灌溉,保留至今。再钻过铁皮围栏的空隙,江边就到了!我出来的这个位置恰好在江边小道的正中间。路上有很多行人,散步、跑步和看风景的都有,还有唱歌、跳广场舞以及直播的。
其实,江边在地图上显示的名称叫回龙大道,而这条江叫佛山水道,是从珠江水系延伸出来的支流。我记得,第一次来江边散步是表姐带我来的,她开部电动车搭上我,七拐八拐的,全然没记住路线。
只知道,这个地方传承着百年龙舟文化,有一艘最老的龙舟。端午节前,身家过百万的房东们在江边集合,开启一年一度的龙舟训练。等到端午那日,就能在岸边一睹“水上贵族”们的风采。看过网友发布的视频,总有一种你不大声喝彩,房东们就会涨你房租的错觉。
除了龙舟,江景也是值得一赞的亮点,这让我想起曾去过的珠江新城。于附近居民而言,虽然彼岸的滨江1号不能与之媲美,但它却是最好看、最贴近生活的靓丽风景线。
一江之隔,仿佛两个世界,江的这边老旧破小,江的彼岸高楼林立。一年前见它,这一带还没被围起来施工,只是,很多厂房和居住楼栋被拆掉,里面停了不少汽车,俨然是被当做停车场了。一年后再见,已寻不得半分曾经的踪迹,让人对未来充满幻想与期待的同时,也会为陆边逐渐走向没落而惋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