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明穆宗朱载垕:
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明朝文学家徐渭:
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
明朝史学家、文学家张岱:
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明朝抗倭总指挥胡宗宪:
余诸生时,辄艳慕阳明先生之勋名,前无古,后无今,恨不得生先生之乡,游先生之门,执鞭弭以相从也。[1]
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冯梦龙:
文事武备,儒家第一流人物。天下之学儒者必如文成,方为有用。[2]
明朝文学家钱谦益:
剖性命之微言,发先儒之秘密,如泉之涌地,如风之袭物,开遮纵夺,无地不可。[3]
明末清初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4]
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
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清朝诗坛盟主、刑部尚书王士祯: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5]
清朝史学家毛奇龄:
阳明事功,是三代以后,数千百年第一人。[6]
清朝张廷玉编纂的《明史》: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7]
清朝纪晓岚:
阳明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8]
清朝曾国藩: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9]
明代论学,每尚空谈,惟阳明能发为事功。[10]
清朝梁启超:
在近代学术界极其伟大,在政治和军事上亦有很大勋业。[11]
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民国孙中山:
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心之为用大矣哉![12]
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现象也。[13]
民国蔡元培:
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民国邓之成:
阳明以事功显,故其学最为扎实有用。
民国李宗吾:
我的厚黑学,与王阳明的致良知有对等的价值。[14]
民国章太炎:
蒋介石:
我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都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是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
(蒋介石读后)对于这个哲学,真是一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领神驰的仰慕……[17]
研究至再,颇有心得。甚至梦寐之间亦不忘此三集(王阳明、曾国藩、胡林翼的著作——笔者)。[18]
王阳明的眼光,超过他同时代的一切读书人。
中国的陈腐理学,积重难返,王阳明的哲学仍旧不能风行到底,反被日本人看见,窃心学之绪余,马上实行起来,成为一个侵略的民族。可以说,日本之有今天,完全是从王阳明哲学片段中所得。[19]
日本的陆海军官,对于阳明哲学,更是手不释卷、拳拳服膺。
王阳明哲学是非常之有价值的。
我们要革命、要救国,就必须奉行阳明学说。[20]
(蒋介石提醒59岁的蒋经国)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21]
毛泽东: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22]
(提醒刘少奇)王阳明也有一些真理。[23]
胡哲敷:
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前台湾领导人蒋经国:
阳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能将学问实用实行。
(教育部下)我们要做总裁的信徒,为阳明的学生。[21]
今后我更将继续研究阳明先生的学说,学习阳明先生的精神,以完成我自己的使命。[24]
钱穆:
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
阳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
郭沫若:
王阳明对于教育也有他独到的主张,并且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25]
佛教名人南怀瑾:
王阳明是明朝儒家里头的禅宗,是最了不起的。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
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
余秋雨:
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26]
日本
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的东乡平八郎:
一生伏首拜阳明。[27]
被称为“日本伏尔泰”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阳明学乃陶冶今日之人心,革新一代风气之大兴奋剂也。[28]
高濑武次郎:
我邦阳明学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王学所赐予。[28]
西乡隆盛:
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28]
著名学者冈田武彦:
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29]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
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日本民治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16]
日本东宫侍讲文学博士三岛毅《题阳明祠》:
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30]
(欢迎您在简书关注我,都是干货)
来源及释义:
-
胡宗宪《阳明先生批<武经>序》,佐藤一斋藏《武经七书》本。 ↩
-
冯梦龙《三教偶拈》/序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
-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阳明近溪语要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
-
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华书局,2008年。 ↩
-
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201页。 ↩
-
毛奇龄《王文成传本》,新文丰,1989年。 ↩
-
《明史》/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传。 ↩
-
纪昀《四库全书王文成全书总目提要》,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二零四别集类。 ↩
-
杨嵘 编著《王阳明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 ↩
-
曾国藩《曾文正公书札·与朱久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
-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一百三》,中华书局,1989年。 ↩
-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
-
孙中山《建国方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
-
李宗吾《厚黑学》,群言出版社,2006年/155页。 ↩
-
章炳麟《答铁铮》,《民报》,1907年6月8日。 ↩
-
《五百年后 我们跟王阳明学什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转 《解放日报》,2017年11月24日。 ↩ ↩
-
沈顺葵 译注《传习录》前言,广东出版社,2008年。 ↩
-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
-
蒋介石《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中国的立国精神,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 ↩
-
蒋介石《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总理“知难行易”学说与阳明“知行合一”哲学之综合研究,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年。 ↩
-
毛泽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党史研究资料》1979年/第十期。 ↩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人民出版社,1996年。 ↩
-
英国华《蒋经国全记录》记录蒋经国说:
阳明先生的精神:第一在于“诚”,第二在于“知行合一”。所谓“诚”就是要有纯洁的清白的和恳切的念头。一个人到了走不动路的时候,还可勉强走上几步,但是“诚意”则决难勉强。“诚意”是一种自然的表现,这种力量是在深湛的学问中、苦难的经验中,和血泪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阳明先生的伟大,是自然的伟大,亦就是“诚”的伟大。
回忆赣南建设的过程中,人民出了不少的钱,做了不少的工程,但是并没有得到应得的效果。我们做事,初意虽在于为民众谋利,而有时结果反而使民众受苦。这就是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而走出了政治的正轨。我在赣南期间,是抱一面工作一面学习的态度而从事于地方行政工作的。今天并不否认,自己在赣南得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经验。但是有许多经验,就是一种人民受苦的代价。今后我更将继续研究阳明先生的学说,学习阳明先生的精神,以完成我自己的使命。
其次,阳明先生的做事精神就是在于“知行合一”。所谓力行,就是一种创造力。人类历史的进化,就在于不断的创造。阳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能将学问实用实行。知而不行,是空谈理论;行而不求知,是盲目乱动。理论只有与行动配合起来,才能产生力量。行动亦只有受理论的指导,才不会走入迷途。 ↩ -
郭沫若《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
-
余秋雨《山居笔记》《乡关何处》,文汇出版社,1998年。 ↩
-
姚业鑫《名邑余姚》称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 ↩
-
纪念阳明先生,弘扬王学精华——“纪念王阳明逝世4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
-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本人金子新太郎等数人立碑于贵阳龟形石座上所刻。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