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中共贵州省委网信办承办的全国网络公益现场交流活动在贵州贵阳召开,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网络公益的相关要求,推动网络公益更好地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目标。沪江荣幸参与此次会议,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作为实地调研项目展示互联网助力扶贫扶智的案例与模式。
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以新时代的贵州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贵州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其中之一为“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教育公平与教育扶贫”。“大扶贫行动计划”中教育是重要支撑,将实施教育信息化推广计划、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等八项计划, “互联网+教育”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向基层延伸,助推贵州教育持续发展。
全国网络公益现场交流活动贵阳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
2019年3月29日,贵阳市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暨农村学校互加教育推进会召开,《贵阳市教育局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强调“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要地位,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推进教育立市战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提出“依托‘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实施,切实解决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因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缺乏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的行动计划。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沪江倡导的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可复制的网络教育扶贫模式得到贵阳市教育局的高度支持,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近200所农村学校全面推进“互+计划”,直接覆盖5万乡村学生受益,在贵阳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中写下网络教育扶贫的新模式。
贵阳市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暨农村学校互加教育推进会全国网络公益现场交流活动 实地调研修文县第二实验小学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可复制的互+计划模式:
1、直播课堂——低成本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低成本、低门槛是互+计划得以在乡村偏远教学点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基于学校已经配置的网络、电脑、投影,不需要额外采购硬件设备,借助CCtalk就可以实现所有村小教室班班都是直播间,完全可以满足互加网络课程的需要。比起昂贵的录播专用教室,这样的直播课堂让乡村学校能够用的起。
2、 名师共享——无边界共享名师网络优质资源
2016年3月起,互+计划联合各单位共同发起“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覆盖音乐、美术、科学、生命教育等十多门核心素养课程每周多达30多节,足以满足各地村小的教学需求。各地学校根据需要将网络大课表与本校课表融合,为村小教学点解决教师资源结构性短缺的难题,让村小的校园里绽放勃勃生机。
3、壁垒打破——社群化学习助力乡村教师新成长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目的就是加快帮助乡村教师的成长,如何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 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互+计划等20多家单位联合支持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青椒计划”),连续两年公益培训乡村教师5.5万人,覆盖220多个区县教育局,包括新疆喀什、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25日下午,与会代表来到修文县第二实验小学考察“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项目。修文县教育局率先在小学教学点开设“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实施工作,扎实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有效搭建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信息化结对帮扶,33所学校的254个班级参与网络公益课程,惠及1万余名乡村学生。
开放共享,互联互“通”。之所以能“通”,硬件软件并举,既有“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做好配套设施建设”,也有“依托‘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实施,切实解决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因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缺乏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贵阳市教育局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
网络双师课堂 · 息烽县木杉教学点今年,修文县教育局、清镇市教育局、开阳县教育局整体组织参与青椒计划,搭建跨区域的教师成长社群,支持乡村教师可持续成长。《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在两年的青椒计划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从青椒学员到助学教师、从学习者到应用者,将“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应用起来,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将长期存在的“村小教学点教师资源结构性短缺”的难题长效解决,孩子们有了专业的音乐、美术、科学课程,大方地展示、洋溢着笑容。
用互联网为教育公平和优质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这里,教育的改变已经发生,有创造力的乡村娃娃、有生命力的乡村课堂、有内驱力的乡村教师、有想象力的乡村教育,诠释着团结奋进、拼搏创新的新时代贵州精神!
全国网络公益现场交流活动 孩子们展示刚刚完成的诗配画云上贵州的大扶贫行动
在中央网信办、贵州省委网信办的指导,各地教育局的支持与组织下,沪江积极参与支持贵州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中,通过互联网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辐射,助力乡村教师教育振兴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累计为贵州省逾5000名教师组织培训,三都、从江、赫章等14个区县参与互+计划网络公益课堂并因此受益,探索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网络教育扶贫新举措。
沪江参与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2018年5月27日“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网络扶贫:以大数据助推精准扶贫’论坛”、2018年11月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公益与扶贫论坛”,在中央网信办的指导下,沪江分别与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黔东南州从江县签约网络扶智结对帮扶,以“互联网+教师教育”、 “互联网+双师课堂”方式,助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三都县教育局的支持下,“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助力村小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青椒计划”助力乡村教师持续成长,1512名老师参与网络公益教师培训,链接北师大、华师大的优质师训资源,两个项目已以文件形式覆盖全县。县教育局蒙永诚主任指出,“互+计划是我县签约的精准扶贫项目,是为了弥补缺乏音、体、美老师的学校而开设的,同时结合我们教师自己所教的语文、数学、英语来让我们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同时村小教室贴满孩子们的美丽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都受益于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
沪江与华为终端云服务联合开展“互加村小华为平板实验班”,作为美丽乡村课程优秀学校,三都都江民族学校就是首批实验班学校之一。学生们自信大方地介绍自己,展示网络课程学习。平板电脑打开看世界的大门,学生们的学习超出教室围墙,也打开了他们的心扉和眼界。
贵州三都 · 都江民族小学参加华为平板实验班2019年3月4日,赫章县教育局领导一行到赫章龙井小学进行“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开展调研,孩子们通过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资源,通过导师、助教、助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龙井小学这样分享互+计划为村小带来的改变:一有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让村小走向“小而美、美而优”、三锤炼乡村教师;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龙井小学孩子成绩进步显著,更值得欣喜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后,赫章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下发《关于组织中小学参与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活动的通知》,组织全县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加入互+计划。
贵州赫章 · 孩子们正在参加“科学鱼”网络科学课贵州属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贵州境内就有3个。习总书记曾强调,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这句话有深刻内涵,其一,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到良好教育,他们的人生才能出彩,教育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手段。其二,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引用人民网评《破解乡村教育难题急需这把“金钥匙”!》:“从这个角度看,山里娃上起了网络直播课,富有深刻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织出乡村教育的“共享圈”
2016年10月29日,中央网信办在宁都县召开“全国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沪江与宁都县教育局签订网络扶智工作意向协议。三年深度应用,作为中央网信办推出的首批“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地区,宁都全县所有乡镇小学(229个村小教学点)都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5000余名乡村教师全部参与“青椒计划”,独创的“宁都网络课程助教”模式在全国推广,极大的提升了乡村教育的自主参与活力,成为全国网络教育扶贫的示范区域。
沪江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伏彩瑞表示,“互联网+”不仅需要把互联网引入学校,还要通过大规模、普惠的平台及工具,将优秀的老师从线下带到线上,把课程用网线和屏幕从城市送入乡村。通过技术手段,弥合欠发达地区存在的教育鸿沟,消除教育资源东西部差距,业已成为在线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网信中国:【新经济】互联网+人工智能驱动在线教育产业普及)
江西宁都 · 小布徐会教学点陕西佛坪 · 西岔河小学的美丽乡村作品展教育是百年大计,扶贫先扶智。为了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在各地采取“互联网+教育”模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江西省宁都县是首批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试点地区,全县所有乡镇小学都参与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每周近6000名学生从中受益。一张课表、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缓解了优秀师资紧缺等难题。通过网络,偏远村庄的孩子们可以听到千里之外的上海名校老师讲课,不再因为人数少、缺师资而无法开课。同时,一个好老师可以同时给很多很多这样学生人数少、学校规模小的乡村学校上课,也使老师的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不仅如此,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后,老师的教学也可以更活泼,运用视频、动画、网络游戏的形式和学生分享知识点,进行互动。学生也因此而学得更有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
——网信中国《科技扶贫攻坚显神通》
2017年8月3日,由中央网信办组织开展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党建共建引领扶贫启智”活动在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政府正式启动,沪江与佛坪县教体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互联网+佛坪教育”计划。佛坪县西岔河小学已常态化参与互+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并有很好的反馈,本学期佛坪县大河坝镇中心小学、石墩河镇中心小学正式参与项目。《2019年佛坪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教室、空中课堂让佛坪孩子足不出户就能与名校名师教学互动”。
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 (凉山站)2018年10月25日,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暨网络扶贫凉山行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正式启动,沪江教育与凉山州布拖县达成结对帮扶,以“互联网+教师教育”、 “互联网+双师课堂”方式,助力布拖县义务教育均衡。半年后的今天,通过“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与“青椒计划”教师培训,布拖、甘洛、喜德、昭觉等县的师生均受益于“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学生持续进步、教师持续成长,布拖县还依托本县民族小学的优秀师资开展“阿都课堂”网络直播课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四川凉山 · 布拖县的村小教学点参加网络晨读课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青椒计划”的发起人汤敏指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师”。作为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小组成员,2017年初他与郑新蓉教授递交的关注中国乡村教师成长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这也成为“青椒计划”启动的一个重要缘起。
2017年11月,互+计划随汤敏博士、郑新蓉教授调研凉山,从“月城”西昌到昭觉“悬崖村小学”支尔莫乡阿土列尔小学,又称“勒尔小学”,用互联网解决乡村学校师资不足、优秀资源匮乏等问题,探索城市优质教学资源补充乡村的可操作性。随后的一年中,在布拖县教育局、甘洛县教育局、喜德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整体报名“青椒计划”,1038名乡村教师持续受益于高质量的网络教师培训。“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能做很多原来做不了的事情。”汤敏博士这样说。
四川凉山 · 布拖县阿都课堂“有爱的教育,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与理念,在布拖县教体科局的组织下,“阿都课堂”应运而生。这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结合布拖县本地教育教学实际情况,通过CCtalk平台把优质的教学资源整合运用,以布拖本地优秀师资为基础,服务布拖、开放共享。布拖县民族小学刘鑫、张恒老师成为首批“网师”,开设“快乐学拼音”、“未央美术”两门网络直播课程。�4月11日,教育部办公厅领导考察凉山布拖,借助“互联网+教育”创新提升村小教学点的探索得到高度肯定。自全国网络扶贫工作会议上布拖教育携手互加计划以来,从组织村小教学点参与美丽乡村公益课堂,到布拖县启动本土网络直播课程“阿都课堂”,“互联网+教育”助力凉山教育“换道超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扶贫先扶智!
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与应用能力,在上海网信办的指导与支持下,沪江用全新的互联网模式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互+计划支持网络教育扶贫的目标:
1、为偏远贫困教学点、村镇小学提供优质网络课程,解决教师资源结构性短缺的难题,支持乡村学校教学点都能够开齐开足课程,让乡村孩子享受到高品质课程资源;
2、借助网络双师课堂的模式,从理念、技术、方法上提升本地的一线教师,开拓视野、逐步理解网络学习的意义,转变观念、充分利用资源,用互联网促进当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带动本地名师资源逐步开展网络教学研讨,让偏远乡村教师与县城学校同步教研、同步课堂成为常态,让教育帮扶从“输血”逐步走向“造血”,逐渐实现本地课程资源与全国优质课程资源的互联互通。
作为全国领先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沪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扶贫必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国务院扶贫办“2018优秀扶贫案例巡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