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光阴的故事随笔散文人间烟雨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作者: 笑独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14:51 被阅读15次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

    @笑独行[述记]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傍晚为买金誉金牌豆馅饼顺便吃晚饭而“远征”,先是一路从五四路口步行到鼓西路达明路十字路口,想起有一家曾经比较熟悉的东北菜馆就在通湖路与鼓西路十字路口附近,于是又勉力前行并如愿找到,只见店名为“咱家东北风味饺子坊”。

    进店后见到依稀可见姿色痕迹、可感洒脱性情的老板娘(有点瘦瘦高高的感觉,难得的是身材还保持得相当不错),我就问:您这是过去那家东北菜馆吗?老板娘说:就是。我说:现在是专做饺子不做菜了?她说:菜也做呀,都做!我说:过去时不常会来吃韭菜盒子、酱骨架、碴子粥(其实应该是玉米面粥)什么的。她说:韭菜盒子、酱骨架都有啊,就是碴子粥没了,因为没人吃,煮了老是倒掉,其实我们自己也爱吃。我说:噢,看来南方人的胃口跟北方人还是有差别的。老板娘笑笑没说话。随后我点了两个韭菜盒子、一块酱骨架和一份老虎菜(也是过去常吃的,而且堪称很爱吃),并找了一个位子坐下。

    十块钱一块的酱骨架最先上桌。我看酱骨架“个头”比过去吃的缩水了很多,于是又叫住老板娘问:您这里酱骨架卖四块钱一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她说:那是十七八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这里的店租是四千八百块,现在都两三万块了!我说:噢,时间过得真快啊!她说:可不是吗!然后我自己又想了想,确认老板娘说得不错,我正是那个时候以及后来的三四年间时不常独自来这家东北菜馆吃晚饭,于是大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之慨!

    韭菜盒子倒是仍然便宜,十块钱两个,还是老味道,只是馅偏咸了;老虎菜十八块钱一份,已经很久没吃了,虽然仍然能感受到曾经喜欢的热油香和清爽辣,但还是嫌大葱太辣太呛了,结果就只吃完半份。开吃前我倒是发现还有小米粥,两块钱一碗,只是被中年妇女店员告知已经买完了。因为怕太干难以下咽,我还曾想点一碗汤就着吃,一看小份的西红柿蛋花汤和紫菜蛋花汤都是十二块钱一份,感觉有点贵,随即打消了念头:还是一会儿喝饮料吧!

    自注:今天特地看了配料说明,才知道金誉金牌豆馅饼其实不是绿豆馅,而是白芸豆和豌豆混合馅。

    (2018年6月12日述记,7月25日订补)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附录】

    在杭州采芝斋遇“上海哈氏”买蛋黄条

    @笑独行[述记]

    7月12日至14日第二次因故到杭州,在二游西湖之余,也到地铁1号线经过的龙翔桥、凤起路、定安路一带(包括武林路、延安路、解放路、东坡路、湖滨路在内)逛了逛,还在延安路仁和街口的采芝斋和东坡路仁和街口的知味观外卖窗口买了杭州咸肉、绍兴梅干菜、上海蛋黄条和霉干菜烧肉等沪杭特色食物食品。其中,杭州咸肉是散装的,周身沾满粗盐,看起来比真空包装的上海咸肉更咸,我是重口味,所以在称重时见到后又把已经挑好的一块上海咸肉放下了。而蛋黄条则是“上海哈氏”的芝麻口味。

    说起蛋黄条,那也是“小时候的味道”,香甜脆而又有嚼头,长久没吃了,大约前三年夏秋之交在上海看到胞妹吃才想起来重温,前年春节到胞妹家过年时第一次买了一斤原味的。由于牙口已不太好,蛋黄条吃起来有点费劲,所以去年春节我就改买了原味蛋“白”条(这次在杭州采芝斋得知还有椰丝口味的),这蛋“白”条实际上跟萨其马差不多,只是稍稍硬质一点,吃起来是容易了,但却没有了蛋黄条的风味。两种选择各有缺点,于是今年春节我就没买了。

    这回之所以会在杭州采芝斋买了一斤蛋黄条,是因为看到上海品牌感到很亲切,由于该专柜没有原味的,只有芝麻的和葱香的,我不喜欢葱香,就只有买芝麻的了(回福州后一吃,感觉确实跟原味的味道非常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在杭州采芝斋遇见“上海哈氏”,我才发现这“哈氏”原来是诞生于1936年的“哈尔滨食品厂”的简称,此前听着感觉洋气,还以为应该是“哈罗德”什么的呢,说来也颇有意趣。

    (2018年7月21日追记于福州)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十七八年前“那家东北菜馆”(外一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rp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