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野草诗会火花
为什么人们总认为过去的东西更好?

为什么人们总认为过去的东西更好?

作者: 醉了君莫笑 | 来源:发表于2016-02-18 23:55 被阅读462次

    一个雨夜里,一位好哥们对我说,他觉得他们之间结束了,再也追不上A小姐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心态开始变了,原先自己那么狂热的追求到如今不再那么喜欢。他向我吐槽道,他想起了几年前遇到的一个好女孩,很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跟她走。

    听完了哥们的倾诉,我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只希望他能及时止损。事毕,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在遭遇挫折时总会想起过往,并认为最初的东西更美好?

    就像马丁路德想把基督教带回它的源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希望回到艺术与文化的古老源头,这是外国的。儒林外史里虞博士等人祭礼模仿古制古礼,意在引领人们回归严格的礼乐制度。

    • 有一个词叫古心古貌,褒,用来赞赏跟古人一样具有崇高美德。

    我想,既然过去已成定局,那么它要比未来更具确定性,因此遵循古制回到源头比自己再开创新事物来得保险,实践已经证明该事物有利于人,因此回到最初总是不会错的。
    还有就是,对于过去,人无法一一亲历,就只能靠着记录和人际间的传播来了解。每一种事物都有好坏两面,但人们总喜欢盖棺定论一刀切,不是极好便是极坏,如果该事物在流传过程中好的一面不断被强化,那么等传到某一代人时,他们就会得出该事物很完美的结论,再对比当代的不良风气不尽人意的环境,他们就会渴望着回到该事物的源头那个完美的时代,因此极力恢复此种制度。
    但是历史证明恢复是不可能的,此间的种种努力,不经意间又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产生之时总是比较单一比较理想化,随着它的发展它必然需要不断吸取其它的东西融合于自身以获得成长,于是它不再单纯,等到它最终完全偏离了初衷,它也就变成了旧事物,灭亡是它不可逃避的命运,但此时它推动历史发展的使命也已完成,也就可以寿终正寝了。
    后人如果执意要把它从坟墓中重新挖出来,一堆没用的尸骨,要么无法恢复而不得不重新掩埋,要么是制成傀儡任由自己摆布,但是历史也证明了这种把戏的危险性——轻则无伤大雅,重则身败名裂。如虞博士等人的仿古礼,引起了一阵轰动,最终结果也不过是破屋烂门,人去空空;袁世凯借尊孔复古来实现自己野心的人,最终也落得个身败名裂。
    至于我们为什么喜欢回忆过去的美好,是因为回忆总能让我们重回当时当地的心境,试问谁愿意放着快乐时光不去回忆而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呢,人总是有些逃避的,即使是面对过去的伤。记忆这东西是需要强化,人们不愿意回忆痛苦,又不断重温快乐,于是脑袋里对于过去的回忆总是快乐多过于痛苦。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应过度发展,都该保留在萌芽状态,将发未发,因为那是一切可能性的源头。未开的花可能是美的,未着纸的笔有可能画出最的画。可是事情只要一启动,就不只可能,而且必将走向衰落与凋零。
    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一切都停留在最初,那么平静,平静到了一个冷漠的地步,只是客套但友善的微笑,不排除什么也不保证什么,又会是怎么样?

    当你想到最初的人类,当你想到最初的宗教,当你想到最初的制度起源……当你想到最初的一切,你是否会觉得美好、向往。
    向往最初的人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家族里分工合作,亲人间团结友爱,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种种欲望,没有颓丧堕落。赤身裸体的坦诚是人类的本真。
    向往最初的宗教仅仅是为了心灵的解脱,为了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为了启蒙愚昧。而不是后来的争权夺势,愚弄百姓,聚钱敛财。
    向往最初的制度仅仅有着一个目的,那就是使生活有序,而非控制人民。
    最初,总是给人美好的遐想。
    于是,马丁路德想把基督教带回它的源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希望回到艺术与文化的古老源头;儒林外史里虞博士等人祭礼模仿古制古礼,意在引领人们回归严格的礼乐制度;汉语里也有一个成语叫古心古貌,用来赞扬有着与古人一样的高深道德情操的人。
    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对遥远时空的无限遐想中,想回到古时的纯朴中,想回到古时阳光明媚的田园中,当时只道是寻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人们总认为过去的东西更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cp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