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体育123
JKD前手直拳|無劍之劍

JKD前手直拳|無劍之劍

作者: 卢思利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11:22 被阅读113次

    原文:前手直拳|李小龍的振藩截拳道核心中文翻譯一二三章


          截拳道的前手直拳要求——手先於腳(就像擊劍步法的那种直拳)如果腳先落地,那么前衝的力量就抵消了。

          第一、在格鬥中,特別是無限制或者手腳並用的格鬥中,雙方都是以觀察對方的腳來判斷對方是否有攻擊意圖和攻擊動作,有實戰經驗的話你就會知道这句话的意义,手先於腳動的話對方就無法瞬間判斷你的動作或者完成判斷錯誤。

          第二、因為一个滑步或者一个上步的距離其實只有3-5釐米左右,而右手从警戒式位置打到对方有10几釐米的長度,也就是说,其實一般人所謂的手腳同時上步並沒有真正的同時上步,因为腳上步的距離比手短,那么腳就是先到了,而手是稍晚一點才能攻擊到目標,那么,先出拳後上馬其實是在手打到85%左右的時候才上步,這樣一來,手腳才是真正的同時啟動和同時到位,才能真正實現把上步的力量和身体的体重加到拳头上的目地。

          第三、增加穿透力,当拳头打到对方臉上时,通过扭腰、侧身、上步实现增加穿透力和推力作用,使拳头力度更大。

          前手的直拳在截拳道里是絕對的最基礎、最難練、用得最多、最直接、最精簡、最必須練好的。

    泰莉湯姆著

    前手直拳|李小龍的振藩截拳道核心        The Straight Lead - The Core of Bruce Lee's Jun Fan Jeet Kune Do

          泰莉湯姆著(Teri Tom)

          第一章 簡短的直拳歷史

          每個東西都有來歷,前手直拳也不例外。在1964年,李小龍寫道:『直擊的武術(拳打直線)是科學技巧的基礎,這是千年來經過謹慎的分析和思考的結果。』  的確,直拳的出現並非偶然。

    圖1 圖2
    圖3
    圖4

          他的起源可以被追朔到前奧林匹克時代(西元前1500-1000年)。由藝術品和圖片判斷,我們可以相信原始的打擊是由擺拳和勾拳而來的。這是最古老的打鬥方式,而且真的可以在熊和貓身上觀察到,因此,吉姆‧德里斯柯爾提到,擺拳 (王八拳) 是沒有受過訓練的打鬥,像熊和貓一樣。前奧林匹克時代,米諾人和希臘人的花瓶、柱子上的圖像、和雕像,提供了希臘人開始應用左前手直拳的證據[1]。這些圖片中,前手的位置,暗示了直拳的發展。

    圖5
    圖6

    [1] 由於人類習慣慣用手放置後側的站姿,例如常見的拳擊或是空手道,所以此處指的是左前手直拳,但截拳道採用慣用手放置在前側,大多數人是右撇子所以是右直拳。

    圖7
    圖8

          菲雅皮是原始的拳套,是直拳使用的進一步證據,菲雅皮只是一個皮手套而已,和現今的棉製拳套幾乎保護同樣的位置,特別的是,菲雅皮在第二個關節和指關節之間,直拳的打擊面上,對四隻手指都提供了保護。

    圖9

          之後,在奧林匹克時期,『硬拳套』的引進,加強了直拳拳手對手的保護,較厚的皮革,一樣是覆蓋在二個關節和指關節之間,直拳的打擊面上,即使這個時期的拳手依然使用擺拳,硬拳套的打擊面卻可證明,該種擺拳已經精簡為更科學的勾拳了。

    圖10

          當時的拳擊姿勢非常類似現代的拳擊姿勢, 因為它必須要符合直線打擊的優越性

    [2]希臘藝術品中描寫出打擊的景象,左腳明顯的在右腳前面,左手是伸直的,即便如此,左手仍以保護中線的姿勢,被用來防禦、隔檔對手騷擾性的刺拳2。希臘人大概用右手來測量距離吧。

    圖11
    圖12

    [1] 就像現代拳擊的刺拳,被用來測量距離。

    圖13

          無論希臘人如何發展,卻在羅馬人引進了可以擊碎頭蓋骨的灌鉛手套後快速退步,因為只注重快速且壯觀的擊敗對手,而忽視參賽者的技巧。隨著灌鉛手套而來的是麥克斯,是手套上覆蓋一層金屬硬物,用來刺穿對手的身體,齷齪!齷齪的競賽方式。這兩種武器都被指責為拳藝及科學性喪失的罪魁禍首。與今日所面臨的情況一樣,那時對血腥娛樂的渴求,己把搏擊帶到了最低劣的境地。

          經過了1200年,加上西洋劍的發展,於是拳擊再度出現。約翰‧五格朗貝克 在<拳頭的故事>這本書中寫道:拳擊在英國復甦是由西洋劍專家們造成的。因此,拳擊的姿勢變的幾乎和西洋劍的姿勢相同,而且效果良好。那時,西洋劍也針對了某些點做了改進,細劍或刺型武器被認為優於闊劍或馬刀。直刺或戳取代了側砍前劈。前進、後退的原則、很多現代拳擊的腳步、和我們的直拳都來自於西洋劍。

          細劍曾是一種確立直刺優於揮砍的兵器。首先,細劍由於高精確度可以比闊劍更有效、準確的刺入敵人盔甲間隙的脆弱且狹窄的地方。但細劍主要優於闊劍的,還是在於兩點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應用在西洋劍或拳擊上,直刺或直拳會比擺拳、勾拳、或揮砍更快到達目標物上。理論上,直線的動作不只用來攻擊,自然的也對防守起作用。

    圖14
    圖15

          這就是西洋劍中所謂的『截擊』。如同那迪說道『截刺比反制攻擊來說最大的優點是它可以被用來抵抗快速、正確、有實效的攻擊,在它們的軌道上截止它們。』[4]截擊主要實用在前手直拳上,是截拳道非常重要的原理,也是李小龍武術命名的由來。用廣東話,截是『攔截』或『停止』,拳是『拳頭』,而道是『方法』。翻成英語,截拳道很像字面上的意思『攔截拳頭的方法』。

    [1]截剌是所謂直接攔截,而反制攻擊就是硬檔反擊此乃下下之策也!!


          第二章 截拳道前手直拳的演變

          至今,李小龍發展截拳道的過程已成為傳奇故事,但仍值得在此複述一次。

          1964年,李小龍在他奧克蘭的道館教授戰鬥技術。其它海灣地區的功夫教練,不滿於李小龍收非中國人當學生,而派遣 黃澤民 從香港到奧克蘭帶來最後通牒:

          關門或決鬥。

          當然,這場挑戰賽當場就開打了,兩人對峙,但這場本來李小龍認為會快點結束的打鬥竟然痛苦的拖了三分鐘之久。李小龍並未受過處裡對方到處跑的訓練。打完後,他下結論說如果他了解一些西洋拳擊,他會更快的解決掉他的對手。儘管李小龍原本學習和教授中國傳統武術-詠春是事實,但那不和截拳道產生混淆。

          在1969年1月4號寫給黃淳樑的信中,李小龍承認幾乎放棄了詠春:

          淳樑 ,雖然我仍然稱自己的功夫是中國式的,但我已經失去了對中國傳統武術的信念,因為基本上所有的打法都是緣木求魚,即使是詠春拳派也一樣。所以我為自己的訓練定下的方法會更接近有效率的街頭打鬥,包括各種用具的使用,頭套、拳套、護胸、護脛膝…等等。在過去的五年內,我承受刻苦的訓練,只為了一個目的,不要只是沉溺在沒有意義的訓練。我把我的打法稱為截拳道-不沿用詠春的理由是我由衷的覺得這種打法更有效率。

          這時的李小龍已經沉浸於學習西洋拳擊和西洋劍中,在1965年7月31號給詹姆斯‧李的信中,李小龍寫道:『我有了一個功夫系統的藍圖,這個系統主要是由詠春、西洋劍、和拳擊結合而成的。』

    圖16
    圖17

          在1969年,他已經丟棄了絕大部分的詠春和中國傳統武術。之後很快的,他開始撰寫內容最後被命名為截拳道之道和李小龍武道釋義並被出版的書。因為李小龍離開的太早,所以李小龍想要出版的形式的書籍也沒有出現,但在他的筆記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拳擊和西洋劍的巨大影響。整個段落都是引用拳擊,大多來自傑克‧田普西和 艾德溫‧海斯雷,而主要對於使用前手直拳的論述,可以在吉姆‧德里斯柯爾 的文章中找到。

          有些人以為李小龍轉而接觸西洋劍是因為他哥哥在香港是西洋劍冠軍,但可能不是這麼回事。根據黃錦銘說道:『人們總是說李小龍是因為他哥哥是西洋劍士才研究西洋劍,我對此感到懷疑。無疑的,那時存在一些拳擊結合西洋劍的文章。德里斯柯爾和 海斯雷都有提過這樣的結合。我對於李小龍對西洋劍的興趣來自於他哥哥感到懷疑。』如同你在整本書中將會看到的,李小龍直接參考德里斯柯爾 和 海斯雷的說法,關於直拳如何由西洋劍演變而來。事實上,有一段時間英國因為西洋劍而復興了拳擊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在截拳道之道一書中,最頻繁的引用西洋劍原理是來自羅傑‧克爾斯尼爾 、胡里‧奧馬丁內茲 城堡、雨果和詹姆斯‧城堡。但關鍵的姿勢和技巧的細節是來自阿爾多‧那迪 ,這也出現在李小龍武道釋義一書中。主要影響前手直拳的是這三位,吉姆‧德里斯柯爾 、 傑克‧田普西 和阿爾多‧那迪。生氣的年輕人。

    圖18

          如果說對現狀的失望驅使李小龍去發展截拳道,那麼拳擊的退步則促使吉姆‧德里斯柯爾和傑克‧田普西去寫書。這兩個作者的書都企圖去保存直拳,這個失落的武術。而雖然那迪的書源自他對西洋劍強烈的愛,但這種愛卻對應到,他對那時西洋劍練習方式的十足厭惡。二十世紀早期,威爾斯次輕量級冠軍,吉姆‧德里斯柯爾寫了一系列的拳擊書。企圖矯正英國拳擊可悲的現狀,在這些簡短但高啟發性的書中,最重要的這本『前手左直拳和如何完善它』,最後落入了李小龍手中。

    圖19
    圖20

          吉姆‧德里斯柯爾悲痛於英國拳擊界的退步,他指責於支持擺拳效率的『間接證據』,記得原始的擺拳動作可以在熊和貓身上觀察到, 德里斯柯爾 稱未經訓練的拳手為『熊貓』。不幸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些熊貓竟然戰勝一連串英國拳擊手。

    圖21
    圖22

          德里斯柯爾特別舉出渾號為咖啡冷卻機,愛打野蠻擺拳弗蘭克‧克雷格,他的崛起正是『英國拳擊退步沉淪』的原因。因為擺拳看起來比實際上更有力量,英國的觀眾相信它是更有效率的。德里斯柯爾 批評說假如那位冷卻機遇到了訓練良好的拳手,他就不會那麼吃的開了,而且嘲諷的說,僅僅因為那位冷卻機打鬥時嚼口香糖,有抱負的拳手就用嚼口香糖來提升他們的戰鬥力。

          違背了幾千年來的戰鬥科學,像冷卻機這種熊-貓使得大眾得到了最差的結論:

          像動物一樣的擺拳比直拳更有效率。很短的時間內,英國拳擊科學嚴重的墮落,德里斯柯爾 知道他只要看細劍的發展,就可以為直拳的優點辯護了。

    圖23

          這大概是李小龍之所以被啟發於,應用西洋劍的直刺在截拳道上。『這是沒有劍的西洋劍術。』他總是這麼說。理論的來源是吉姆‧德里斯柯爾曾寫道:

          這就是左手直拳的來源,並非如它被想像的那樣,而主要是一種攻擊的方法,且更有效更有價值的是,它使敵人保持在一個互相尊重的距離。我在別處曾談到過,由菲格和布勞 所創,現代拳擊的科學依然持續著,這是西洋劍術的具體發展。

          在實用上,這是沒有劍的西洋劍術,遵照它的移動方式,或者,甚至,遵循和它一樣的原則。和截拳道之道 做比較:如同西洋劍士的劍一直在攻擊線上,前手刺拳可持續的威脅對手。基本上,這是沒有劍的西洋劍術,而主要瞄準對手的眼睛。在德里斯柯爾的時代,美國拳擊並沒有像英國拳擊那樣退步,而吉姆‧德里斯柯爾舉出直拳打擊手傑克‧田普西,作為他們直拳、移重心、和腳步的模範拳手。馬納薩的拳擊家 然而不久後,美國拳擊也屈服於邪惡的商業取向了。

    圖24
    圖25

          1950年,傑克‧田普西出版拳王的戰鬥指南:打拳時的爆發和侵略性的防禦企圖改正風氣,諷刺的是,他猛打的風格,曾經意外的幫助過這種風氣形成。田普西解釋為什麼他的受歡迎使拳擊變劣質:

    圖26
    圖27

          不幸的,在拳擊史中,我的商業性打鬥比其他任何東西都多。像一個商業事業,打鬥比賽吸引了幾乎不懂自我防衛的人們。他們從別的領域群聚到拳擊界中,希望快速的賺錢。他們變成承辦人、經紀人、訓練員、甚至是教練。他們經常能擠開資深的人,因為他們有錢可以投資,因為他們更懂做生意,或僅僅只因為他們是能言善道的騙子。他們在拳館裡面誤導年輕人,這些年輕人之後變成所謂可能成為的拳手,而當他們放下拳套時,他們也變成教練了。

    圖28

          如上所述,重量級拳界中缺乏優秀的人才這件事是駭人聽聞的。真不敢相信,自從1917、1918、1919年我開始從事搏擊後,重量級拳界退步至此。這些使得田普西變成武痴,在拳王的戰鬥指南中,田普西告訴傳記家羅傑‧卡恩

        『我寫這些是因為拳擊太被忽視了…現在大部分我看到的拳擊只是令人發窘。』

    圖29

          田普西對直拳技術上的批評如以下:

    圖30 圖31

          沒有幫初學者打基礎,關於快速的推動自己的重量的四個主要方法

    1.掉落步

    2.腿的彈跳

    3.旋轉肩膀

    4.向上爆發。

          打擊上非常重要的力量線似乎被遺忘了。教練和訓練員對於重視力量線和重心移動的共同運作上完全的失敗導致不純的拳和虛弱的打擊。教練過於強調肩膀旋轉,使初學者總是被誤導打直拳卻不加腳步,所以爆發性的直拳變的幾乎失傳。

          教授直拳掉落步(發射步)的失敗,使左手刺拳一般只用來當作微弱、輔助性的開頭和虛招,而非令人暈眩的打擊。沒有指出三關節打擊的重要性。

          截拳道的前手直拳主要受田普西的影響。的確,李小龍在他的書『拳王的戰鬥指南』裡面,他對上段文章的關鍵字畫底線,它們是『快速的推動自己的重量』『力量線』、『肩膀旋轉』、『發射步』和『拳頭末三關節打擊』,我們馬上將更詳細的解釋這些議題。

          西洋劍界的壞男孩

    圖32 圖33

          在前手直拳三人組中,我把個性最有特色的阿爾多‧那迪保留在最後,他是西洋劍界的傳奇,從1920年的安特衛普奧林匹克,他總共是四次奧林匹克的獎牌得主,他的越軌行為使得他每次的大勝利都讓人興奮。

    圖34

          對有本領的人,傲慢變的合乎情理,那迪對西洋劍強烈的熱情驅使他鄙視其他的劍士,這位思想兩極化的 那迪在他的著作<在西洋劍>中,注入了迫切的情感。他列出從鈍頭劍中獲得的好處,一般的健康、智力的敏銳度、體格構成、學術成就、觀點和個性養成。簡單的說,『如何運用手中的劍可造就一個人』

    圖35

          當 那迪以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客觀的撰寫<在西洋劍>時,他也被他所看到,這項運動的退步所警惕,特別是美國。他寫道:『對於傳統和原則,我的字典裡沒有妥協,更不用說對我的研究了。』

          像田普西一樣,那迪也為缺乏有素養的西洋劍教練感到沮喪:教練素質良诱不齊的原因是,任何人都可以聲稱他自己是西洋劍專家,且僥倖成功。

    圖36

          很多美國的教練只上過半打的課(也許是其他自封為教練的課),草草的看了一些觀點可議的著作,而馬上在一間合適的大學或高中獲得職位。就好比我去申請在一間大學教高等數學,或外科術一樣。成功錄取就別提了,我大概會被請到精神病院吧。

    圖37

          以他頑童般荒唐的舉動和明顯的批判行為聞名的那迪得到了壞男孩的名聲,這自然地也和他的西洋劍格鬥方式有關。他的左腳根抬起,是被李小龍採用的那迪的商標,至今仍被認為是壞的構型。

          他寫道:『所有的西洋劍教練會教你保持兩隻腳平穩的踏在賽道上,我說:錯!』試著去了解這個原則是難以被接受的,因為當試著保持左腳根在地上時,幾乎不可能維持有彈力的機動性。有時間試試看,在物理上,當保持雙腳貼地,幾乎不可能快速且靈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戲稱動作慢的人為平腳的。

    圖38

          與那迪的破壞傳統一致,李小龍鄙棄傳統、一成不變、缺乏科學研究的訓練,可想而知他是受到那迪的 <在西洋劍>的影響。我猜想即使現代的西洋劍士聲稱那迪的腳步是他最大的力量,他們依然腳根著地,和現代的武術家不研究直拳的優點是同樣的道理,但究竟是什麼原因,我還是想不通。


          第三章  站姿

    圖39

          在我們能正確的做出前手直拳之前,我們必須有一個架式,在截拳道中任何動作的開始和結束都會回歸警戒式,此術語是來自西洋劍),警戒式也是截拳道最主要使用的站樁和架式。

          回到我們的根本,記住『外在組成要素』有:

          * 警戒式

          * 步法和移動

          * 傳達力量的體勢

          而這些『外在組成要素』也被『內在組成要素』所影響,它包含了:

          * 平衡

          * 經濟效益的架構

          * 有效的機械力學

    圖40

          作者泰瑞湯姆於此段引用了李小龍的話來描述結構的重要性,李小龍說:『好的架構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透過最小的動作和花費最小的力量去獲得最大的效果,鍛鍊時最好處在一個好的結構下。』

          觀察一個好的格鬥家,有效率的格鬥家不會有多餘的浪費,每一個動作都是流暢的,並且能動作很快的完成。好的格鬥家更有移動性和效率性的將體重傳達到所有攻擊上!

          黃錦銘截拳道不是詠春拳也不是拳擊

    圖41
    圖42                                                黃錦銘截拳道自然站姿與不同距離下的警戒式 圖43
    圖44

    1.圖43自然站姿(Nature Stance)就是平常人走路和站的姿勢。

    2.圖44警戒式(On-Guard Position)則是最利於前手出拳、前腳踢擊的姿勢,而且具有最穩定的結構力。

    (P.S 修習黃錦銘截拳道的人必須練習,要能在這兩種不同的站姿下都能發拳踢腿等..攻擊,和閃躲步法防禦等!!)

    -------------------------------

    3.圖45為警戒式的直線性,這是建築力量線結構力的關鍵直線性前腳跟和後腳弓和前手的射擊軌道(Gun Sight)剛好都是呈現一直線。

    圖45 圖46-身體直線性下的前手直拳(Straight Lead on Body Alignment) 圖47-中、近距離的警戒式(Open-Guard Position)

        【P.S.黃錦銘截拳道在中近距離時,為了便於側向移動會從遠距離的警戒式(On-Guard Position)轉換成中、近距離的警戒式(Open-Guard Position)。】中、近距離的警戒式(Open-Guard Position)時,前腳尖和後腳弓不在是一直線有點類似拳擊桑斯伯左撇子的站姿。

    圖48

          中、近距離的警戒式(Open-Guard Position)的優點是利於弧線性的拳法如勾拳、近身鏟拳或是貼身的膝擊、肘擊等。

    圖49

          自然站姿和中、近距離的警戒式(Open-Guard Position)很接近細微差別在於中、近距離的警戒式(Open-Guard Position)前後腳還是略有距離,自然站姿則無。

    圖50 圖51
    圖52

          拳击對JKD的影响:

          分析原始截拳道的前手直拳在這一年來探索中,一直困惑於我的是JKD 到底是概念的方向對还是原始的方向對 ?這個問題也涉及到詠春拳和菲律賓技術的實用性問題,誠然我一直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所以不實踐永遠沒有答案。即使和同伴好友的模擬對打,也無法找到答案,原因是模拟的畢竟不是現實。

          現實的對打是有感情的,你會憤怒,害怕,衝動,恐懼。可是這一切,模擬都沒有。一旦感情真的来臨時爆發时你还能使用出你所學的技術吗?这是李小龍的原话。

          仔細看梁敏滔写的《李小龙技擊術》里对伊鲁山度的師承是有所保留的,概念的技術堆積,和原始派的化繁為簡我漸漸感到原始的正確。我一直也永远认为JKD 就是MMA!!!!!只不过是MMA的生活版而已。于是MMA其實就是一个化繁為簡的体系,过于複雜和無限細膩的技術在實戰中就如空中樓閣一樣。感情真得到來,無論是害怕还是憤怒,其實你能做的只有那兩下而已 ,就是拳击的直擺勾,加點本能的王八拳,所以JKD 就是簡單到無以復加的簡單。

          就比如我最愛的MMA綠葉型選手(專門給那些王者作陪襯的)荷兰猛獸,他KO率是95%,他的技術沒啥技術,就是大擺拳加大扫踢,但就是猛,一般拳手碰上就被秒殺。于是我开始無限赞同黃錦銘的想法了,也就是原始JKD的宗旨——站立打拳击。

          找了几張黃錦銘的前手直拳的照片,發覺他很會利用腰馬和重心来灌入打擊力中,發來與大家一起研究。

    圖53 圖54

          再看看重心的轉換

    圖55
    圖56
    圖57
    圖58 圖59

          角度切入

    圖60 圖61 圖62
    圖63 圖64

          轉完胯後直接前脚攻擊

    圖65

          不要認為黃錦銘只會立着拳头打詠春式的拳击,事實上,黃錦銘自己也說,最優化合理的配置出拳動作就是肘部上抬高以使上臂保護下巴的出拳。

    圖66 圖67
    圖68 圖69
    圖70

          是啊,很多練JKD的是不是都太執著於詠春式的jkd了呢?殊不知,连黃錦銘都是拳击式打拳的。

          大家一起探讨

          黃錦銘在《黑带》雜誌上写到決定出拳力量的是三個力量

    1,上下力,也就是腳蹬地的力量

    2,旋轉力,也就是轉胯力量

    3,前後力

          我考,這不就是拳擊的發力嗎???

          所以我一直認為對李小龍的JKD影响最大的不是詠春,其決定作用的是拳击。如果非要把李小龍截拳道說得很神秘,說成是世上所有武術的結合,我覺得那就是對李小龍的侮辱。李小龍比同時代任何人都清楚,截拳道只是一个名詞,對於格鬥或功夫一个方便的稱呼而已。。。。。

          關於拳擊對JKD的影响,這點可以看梁敏韬1999年写的著作《东方格鬥術大觀》里,他說原始截拳道不提倡詠春的陣地戰,而是運動戰,強調一步距離,也就是進一步我打你,退一步你打不到我,这就是李小龍稱為的“格鬥尺碼”(這也在梁敏韬作的2007年《李小龍技擊術》第209页上出現)。

          梁敏韬在《李小龍技擊術》裡也說過,對李小龍思想影響最大的是一本拳擊書裡的觀念,就是格鬥就是移動的藝術。可見在理念上,截拳道更加貼近拳擊而不是詠春!


          振藩截拳道拳/手打法入門

          所謂拳/手打法即在相關要素配合下,以拳或的手掌为主要武器進行格鬥的技術方法。拳/手打法其動作很大程度上符合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同時實踐者在運用過程中自身平衡也易於控制而且其兼具攻防效用極佳期等到多方面的顯著優點,故歷來“兵家”所重視。即使在腿法占有極大比重的跆拳道中也少不了正拳之类的拳/手打法,由此可见“拳/手打法”的魅力所在。

          在真實的街頭打鬥中,特別是那些無“高手”參與的普通爭鬥中,拳法所被運用的概率遠遠超過其它技法,這與影視中“高腿橫飛,連綿不斷”的鏡頭是決然不同的——三兩拳即能立分高下。对格鬥技的研習,若能從拳/手打法着手,則會更精進實際些。然而在振藩截拳道的學習中,有许多實踐者認為截拳道的功夫全在腿上,其实这是一種極端狹隘的片面理解,籍此只能是把實踐者引入歧途——失喪失截拳道全真全能的整體風格。

          本文即着重給廣大武術愛好者介紹由李小龍宗師之親傳打法技術。這也是美國振藩截拳道會唯一承認的截拳道技術內容中的部分披露。或許有人不禁的會疑惑不已,這是否是給“力求自由無羈”的截拳道在無形中上了一副縣長枷鎖呢?振藩截拳道香港分會副會長梁敏滔先生則如是認為:“李小龍虽然并不喜欢用‘招’字来形容截拳道,然其独特的格斗技术与训练方法确是不同其它武道,为了保护此藝,截拳道有成为某种標準化和交流化招式的意义,因为除非用某種結構形式強加於它,否則原本形式將不傳統繼續存在。”从另一方面講,每个振藩截拳道實踐者只有在自己基礎修為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有可能向質發生飛躍,而原本形式即如同江河之源頭一樣,是自身修為不斷提高的最为根本的保證。再者就是對原始截拳道技術的掌握更能使我们回頭反顧,來發掘為人們所遺忘在身後的寶貴之物。

          第一部分  用拳須知

    一、拳頭,須要有正確的握法,否則不僅不利於攻防,而且極負自傷的危險。

    二、在截拳道中,出拳時不僅晃動手臂,而且要集中全身力量,肩、髋、两臂及两腳步要协调一致地付諸於猛烈的攻擊之上。切記手臂只是力量的運載工具,其力量根源在于人体腰身之旋轉。

    三、用拳发力道並非如同想象的那樣,全身聚力、绷緊手臂、握緊拳頭才能發出有力的致命一拳。事實則恰恰相反,只有在“蓄势”上放鬆,並在銜接點点瞬間爆發,才能达到力若千鉤之效果。李小龍宗師在對拳法發力的闡述中認為:要想使拳打得流暢,击敌前切記不要绷緊肌肉,捏緊拳頭,每一拳的力點都應落到目標之内几寸處。這意味着你不是打在對手的身體表面,而是須將其打穿才對。

        第二部分  振藩截拳道/手打法及其应用

    一、前手直拳:其脫胎於詠春日字衝拳,是截拳道中的中堅拳法,即由警戒式起,前手從體前中線出發,以自己鼻子為導引点豎拳直線前擊。

          要點:

    1、当拳擊及目標時需虛握放鬆,豎拳略微下垂,瞬間猛然咎上翘正,以腕力配合衝力做擊打。

    2、後手始終處於防守狀態。

    3、为了增加力量与撞擊力度,应矮身將肩埋於重擊中,沉肩直于目標的水平位势。

          基本应用:直接攻敵,止攻破擺。

    二、後手直拳:在截拳道中变称後手十字拳。由警戒式起,左腿蹬地,身向右轉,同時前手扣收护颌,後手拳沿中線直線前進。

          要點:

    1、转体是动作要协调,后肢跟外旋,依次顺时针旋臀髋,带动后手拳越过鼻前击出。

    2、前手後搏,後手前擊須同時完成。

    3、当後手拳进入直擊階段時重心移至前腳上。

          基本应用:多數情況下在相关技术配合下,做为杀手重拳。

    三、翻背拳:该拳法如同直拳一樣,無需有任何預動,即由警戒式隨機而發。後腳蹬地,腰、跨、肩似乎抖動般地向内側旋轉,同時前手向前外側以拳峰及前背为触点做鞭性弹打,随即借力收势。

          要點:

    1、外撇鞭擊,幅度不易過大,否則中線盡失。

    2、鞭擊与身體之内转需协调。

        基本應用:突然襲擊,固守反擊。

    四、钩拳:由警戒式开始,後手置于下颌處做防,前腳跟抬起外旋,同时逆時針轉髖,並帶動上體側轉,前手做钩状上擊。此時重心移動到腿。

          要點:

    1、做钩拳时,手不可有回收或下拉之征兆。

    2、扭動前面的臀股和肩要埋于攻擊之中。

          基本应用:钩拳乃是近戰利兵,在当年泰森与博萨之戰中,泰森就是憑借一記凌厉钩拳致胜的;钩拳也是撕開對手防禦之門的理想技法。

    五、指戳:其源于詠春標目指技法,基本動作大致同前手直拳,不同的地方儘是用指做擊而已。攻擊目標多集中於眼喉等到薄弱要害。

          要點:此技對攻擊力度要求不大,但對速度、準確度有較高要求。

          基本应用:指戳多用於突襲對手,也能以此來干擾對手,連續不斷指戳往往令無經驗者叫苦连天。

    六、钩掌:用後手封控對手之进攻,側身向人,以前手沿弧形路線做擊触點在掌底。

    七、走手:雙方以右前手相交進入實戰狀態,以卑鄙手代前手捕壓對手右前手,随即以帛出的前手攻擊對方。

    八、拍手:也是左右手相配合的消打動作,本來拍手是較為消極的防禦,但同時以另一手進擊,則為为尖尖銳攻擊。

    九、窒手:粤音疾,取快速之意。雙手抓位對方两面三刀腕之後,扭其一臂壓其另一臂上令其身我封固,然後空出另一只手做反擊。

    十、捋手:雙方由遠及近進入内圍攻之始,用前手抓拉對手之進攻手,並以後手还擊。它是连消带打的技法中最為普通的表現形式。

    十一、襟手:當對手以腿進擊時,我方後退同時用前手襟阻拍擊對手的進攻足。

          第三部分  训练指导

          李小龍宗師說:“最好的学生是一个一个地教出來的。”对於截拳道的學習最好的方法即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全面又适合個人的訓練。這是因為老師可以洞察學者的自身的特征,能够為他們制定出相應的學習計劃。但是並非每个實踐才都有條件親自拜師學藝的,所以筆者只為自修者對上述技術的訓練做以最為簡單的指導說明。當然其原理也适於其它技法的學習。

    一、技術特质訓練

    1、動作的正確性。它是技術動作掌握的根本要求,沒有正確的動力定性就無所謂格鬥技可言。訓練方法最好是在一幅壁鏡前,按動作要领,由慢逐快的做扯空練習,這時最需要有耐心,動作一定要力求正確無误,否則一旦有错,是最不易更改的。

    2、速度。取勝必備要素,拳谚曰:“唯快不破”之说,即需動作速度要快。在動作正確定型的前提下,多做快速成扯空練習是提高速度常驻用方式。當然在精力充沛狀態下進行竺械快速練習也是相當妙的方法,切記這種訓練時間不易過長!

    3、精確度是以打靶為主要訓練方式為提高的特质。對於個人而言,進行速度球練習不但能有利於精確度的發展,相應而言速度也會得到提升。

    4、其它諸如力量、耐力、柔韌性等的特質訓練指導,限于篇幅,請讀者參閱其它相关資料,此處从略。

    二、縱深訓練

    三、組合技法不論是擂台競技還是街頭自衛中,其憑借着流暢協調的連續技法攻擊,往往致對手處於消極防守的劣勢,一旦顧此失彼,失敗就不可避免了。縱深訓練就是在掌握了基本单操技法之後,以培养實踐者組合技法為目的的練習方法。

          組合的技法施用要點即動作之間的銜接要合理、要流暢,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成功的組合技法了。因此在練習时要特別注重自身動作的流畅、協調、連續性能。另外在練習的過程中,還須將對敵意念運用其中,如此才能達到神形兼具。

    1、单手組合技法縱深訓練

          单手組合技法最為突出的特征即是具有“出其不意”性能。单手不同技法的连組運用一般是對手始料不及的。下面為其提供了訓練招法。

    A、前手直拳3次連擊。

    B、後手直拳3次連擊

    C、後手直拳-鉤拳-翻背拳。

    D、前手直拳-鉤拳-翻背拳。

    2、左右手配合組合技法縱深訓練,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双手能够左右开弓,提高攻擊密度,其訓練過程如下例举。

    A、前手直拳-後手直拳-前手钩拳-後手鉤拳。

    B、前手直拳-後手钩拳-前手钩拳-後手钩拳。

    3、身由組合技法縱深訓練。格鬥技法是有限的,然而其運用卻是無限的。上述两面类組合技法及訓練等距離只是人為劃定的,每個人都有可以自行設計出適合自己的縱使技法,故切不可局限於固定等程序,即要對原有的有所突破!格鬥須用心、用腦!

          誠然這里的縱深訓練程序都是针對打法而設的,但其原理 適合其它技法組合縱深訓練。


          振藩功夫擺樁(Jun Fan Gung Fu Bai-Jong)

          因為振藩功夫引用詠春拳的中線理論,在手部的攻防上仍講究守中用中,連消帶打的應用,此概念影響所及以前鋒手與後護手來論,擺樁將前鋒手與後護手的拳頭相當貼近於中線,使雙拳以致於手臂、肩膀形成一個楔形結構(wedge principle),雙拳恰好位於楔形的尖錐,在人體中線前方形成攻守的要塞,另外,為了構築楔形尖錐的結構強度,前鋒手的手肘距離肋骨大約一個拳頭寬,配合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形成肘抵力,用以強化前鋒手接手、架手時的結構;

    圖58

          且由於振藩功夫具有部分使用後腳技術,例如後截踢和後腳勾擺踢,故而擺樁以一條在地面與中線垂直相交的想像線為依歸,將前腳的腳尖與後腳的腳跟分別置於該想像線的兩側(前後腳沒有重疊面積),前腳腳尖略偏向左側偏,後腳的腳尖則較為朝向前方(亦即從前後腳腳尖延伸而相交線段所夾的夾角較小),其下盤的站姿有丁點類似於詠春拳的站樁;

    1.擺樁從中線(黃線)以拳頭、手臂、肩膀所構成的楔形原理

    2.前後腳位於想像線的兩側而無重疊面積

    3.兩腳腳尖較面向前方,方便施展後腳技術

    圖59

    1.看出擺樁講究拳頭、手臂、肩膀所構成的楔形原理(由一條兩拳頭上方所劃過的水平線與 沿前鋒手手臂至手肘的斜線相交所構成)

    2.前鋒手的手肘距離肋骨約保留一個拳頭寬,形成肘抵力

    3.兩腳腳尖較面向前方,方便施展後腳技術(前後腳腳尖延伸而相交線段所夾的夾角較小)

    -------------------------------

          截拳道警戒式(Jeet Kune Do On-Guard Postition)

          後原本截拳道進而將中線理論轉化為攻擊線理論,故警戒式前手與後手(基本上截拳道的前手與後手主要作用都是用來攻擊的,所以不再稱其為後護手)的拳 頭並不貼近中線,相反的是各自從所屬的肩膀向前舉起,前手的食指會對準攻擊的目標,後手拳頭則貼近下巴,所以警戒式的雙拳以致手臂、肩膀不是一個楔形結構,前、後手近似兩條平行線,為的就是要讓後手在無前手的遮擋下使攻擊路線更為直接。

          相對於擺樁以手肘距離肋骨一個拳頭寬距離強化前鋒手接手、架手時的結構力。截拳道警戒式的前手反而較貼近肋骨側面,以較長的距離利於前手爆發;而由於截拳道鮮少使用(幾乎是不用了)後腳的技術,集中致力於前腳技術與步法效能的提升,故吸取了西洋劍的下盤結構與移動系統。若以一條在地面與中線垂直相交的想像線為依歸,原本截拳道的前腳腳尖貼於該想像線旁,而後腳的腳拱(arch)則壓在該想像線上,使前腳與後腳有部分面積重疊,前腳腳尖略偏向左側偏,後腳亦略向左側偏,(亦即前後腳腳尖延伸而相交線段所夾的夾角較大);

    圖60
    圖61-正面圖

    1.警戒式將中線理論轉化為攻擊線理論(前手拳頭位於下盤所虛擬出的攻擊線上),且前、後手在兩條平行線上,讓雙手的攻擊都更為直接

    2.前腳腳尖貼於該想像線旁,後腳的腳弓則壓在該想像線上,使前腳與後腳有部分面積重疊

    3.後腳腳尖較偏向側面,利於側向移動

    4.警戒式前後兩隻腳剛好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結構

    圖62
    圖63-側面圖

    1.食指的延長線是射擊軌道(Gun Sight)

    2.前手較貼近肋骨側面,以較長的距離利於前手爆發

    3.後腳腳尖較偏向側面,利於側向移動(前後腳腳尖延伸而相交線段所夾的夾角較大)

          上述比較是對擺樁與警戒式因理論而形成的結構差異做簡單說明,但擺樁與警戒式並非全然而異,在某種程度上,彼此仍有著相同的部分,例如強手在前、後腳墊起形成彈性動力、含胸拔背、收下顎等,而振藩功夫與截拳道在理論與技術上也存有諸如截擊、最短距離目標、五大攻擊法等共通之處。可想而知,李小龍對截拳道的定義是簡單、直接、非傳統,但並不表示截拳道及警戒式就是獨立的、特別的不同於李小龍過往的武技,因為傳統絕非死板、保守或淘汰的同義詞,

        「傳」字有傳襲、延續的意思,而傳統乃意味著過往的優點由我們的取捨而得以保存,並在與新的元素融合之後生成更適於現代的事物,以這個觀點回看李小龍所謂的非傳統,應 該可以理解他並非在棄絕過往所學習或研究的武術,而是在以一種反面的口吻點出在他的武術系統中,從傳統國術與詠春拳的啟蒙,以致於拳擊和西洋劍諸多的他種武術研究,讓他在修練的過程中以既有的經驗為基礎,逐漸地成形原本截拳道的雛形。

          李小龍在武術的修行中,武術思維的轉變與技術的提升是一同隨時演進的,如果說「簡單直接的截擊(It can hit by itself)」是李小龍在個人武術修行中所悟出的一種理想理論,那麼原本截拳道就是他在武術修行中經過了修改式詠春、振藩功夫後逐漸為實現「簡單直接的截擊」這個理論所推演出的一個較佳的應用模組;

    圖64-李小龍技擊法|黃錦銘和李察巴斯‧提羅
    圖65-詠春功夫與截拳道|張卓興和黃錦銘
    圖66-前手直拳|李小龍振藩截拳道的核心
    圖67-截拳道|自我表達的集合

          李小龍的武術系統歷時西雅圖(1959)--奧克蘭(1964)--洛杉磯(1966),經過了修改式詠春、振藩功夫與原本截拳道,在傳統與當代武術的幫助下研究出一個適合用於搏戰的理論與模組,構築了原本截拳道的框架,賦予了其武術系統一個靈魂與骨幹,而後黃錦銘師傅歷經了三十年的時間反芻與思考李小龍所留下的武術知識,為原本截拳道建立更周延的立論基礎、訓練方法與實用技術,圓滿其之血肉與神經。從1973年至現代,黃錦銘師傅承李小龍之先,對於身處銜接現代與未來的我們而言,則可依循著明確且可昭公信的指引接續李小龍武術系統(即原本截拳道)的演進,秉持如同黃錦銘師傅般的恆心毅力做有根據的思考與研究替未來築出啟後之路。

          與在台灣的截拳道愛好者共勉之

          附註:書籍內頁利用自『黑帶雜誌 Black Belt Magazine』

          『截拳道- 自我表達的集合 Jeet Kune Do- Arsenal Self Expression』

          『傑利‧波提截拳道的秘密第一集 Jerry Poteet's Jeet Kune Do Secrets. Volume One』

          『詠春功夫與截拳道-張卓興和黃錦銘 Wing Chun Kung Fu/Jeet Kune DO A Comparison Vol.1』


    文章整理|卢思利

    整理日期至:2018.05.22

    扫一扫·加我微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JKD前手直拳|無劍之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eh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