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秋的第二天,气温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下午四点十分,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刚从房子出去,就感觉身体被热浪包围,一瞬间就连呼吸都不太顺畅。我强忍着冷热转换带来的不适,走到晾晒油葵饼的平地上,拿起一根手握粗的棒子,坐在临时做成的布墩子,开始敲葵花。
过了五分钟,渐渐适应了高温,偶尔还能吹来一阵小风,便感觉没那么热了。原来人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摘收、捶打、晾晒油葵。这些工序基本上都在酷日下,才能进行,所以每年的忙碌和受热不可避免,但是人在夏天需要受热有利于排除体内湿气,所以人行事应该应季而行,这样才是最好的养生。
我们的父母的种地习惯是,除了主要农作物外,地边绝不会荒着,种上各种农副产品,比如油葵、花生、绿豆、芝麻、南瓜等等,甚至还有蔬菜,总之,生活中能用到的,总是想办法种点,即使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和购买现成的付出完全不成比例,但收获的喜悦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也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更是中国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留下的印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