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末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末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作者: 知创快讯 | 来源:发表于2020-08-16 09:51 被阅读0次

立秋之后,暑气渐退,三伏天也迎来了末伏。

末伏,俗称“秋老虎”。进入末伏天,早晚较凉快,但白天的阳光依然剧烈。随着温差的加大,更易诱发多种疾病,此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护,做好养生工作。

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立秋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就会饮食不化、体弱倦怠。

末伏天还是会闷热,仍然需要注意防暑降温、注意祛湿。然而,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

此外,清热解暑类的食物依然不可少,可食用些益胃健脾的莲藕、健胃和中的芋头,补中暖胃的红薯等。

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身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另外,运动应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以防止津液的过度丢失。因为进入秋季,“燥”为主气,过度的津液丢失,可加重人体眼、耳、口、鼻、皮肤的干燥感,不利于秋季机体的平和。

适当运动提阳气、存津液,才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相关文章

  • 末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立秋之后,暑气渐退,三伏天也迎来了末伏。 末伏,俗称“秋老虎”。进入末伏天,早晚较凉快,但白天的阳光依然剧烈。随着...

  • 灸火燎原自己减红三角新财富革命论坛(三)

    【码上拓A客】 圣人(A客)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不养阳(养长),秋冬无阳藏(阳虚),养阴即养藏,藏什么呢?...

  • 明天冬至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怎么养阴?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从之则生,逆之则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秋季喝茶,首推普洱!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Yang in spring and summer,Yin in autumn and win...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我们应该怎样养生保健呢?今天阳光明媚,有点像春天的感觉呢,估计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我们处于南方的缘故吧。...

  •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的规律提出的四时养生防病的原则。“春夏养阳”就是按照春夏自然界阳气...

  • 冬病夏治三伏灸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

  • 立秋之后防暑防燥

    立秋之后,天气由炎热转为寒凉,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正是从养阳逐渐转为养阴的时刻。因此秋季养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末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ht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