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瓢飘
前段时间读了《认知突围》这本书,其中的观点确实给我比较大的冲击。
当然,阅读的目的不是刺激头脑获得快感,而是指导生活实践。
写读后感呢,就是整理自己的思想,希望阅过留痕,同时可以把这样的过程分享给可能看到的人。
如果能使别人受益,那我也会很开心。因为这将不再是一个人的狂欢。
当然了,我应该提高写作水平,好对得起你们的时间,虽然这需要时间。
1 “金钱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别人付你钱,是因为你向他们提供了价值,你的所得就是你提供的价值在当前市场中的单价乘以惠及的人群数量。”
这让我想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成功学奉行的目标导向,让多少人对金钱趋之若鹜。
纯朴和公平的品质渐渐被淡忘,我们应该先付出,再问收获,才能问心无愧。先提供价值,再获得回报。
2“省钱这回事显然是利己的,我省下了钱是因为我觉得省钱对我有好处,它没有一点利人的属性。而花钱这回事,花得值,那就利己利人,花得不值,那就是利人而不利己。省钱是让自个儿高兴,跟别人毫无关系,花钱是让别人高兴,自个儿还不一定高兴,所以一定要区分的话,自然是花钱更偏向道德一些。
省钱的初始动机在于贫穷,而不是美德。财富肯定是与他们的节俭没有太大关系的,哪怕他们天天省得如非洲难民一般,也无法在有限的生命里聚拢巨额的财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那些抠抠搜搜的老妇人,她们一直在聚沙,但随着通货膨胀,不仅没成塔,连沙都给漏光了。
一个人可劲儿省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省掉的除了钱,还有让自己变好的可能。除了钱,还省掉了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联结的机会。”
我没想到,省钱的背后,是变好的可能的丧失,甚至还与和世界的联结有关。也许省钱的人,不是出于贫穷,就是有自私的内核驱动。
但我却想补充更多,一个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可能通过省钱惩罚自己。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对生活水平要求不高,他眼中的恰到好处却成了别人的抠门。
3 “你跟这些东西的所有交集,构成了你的情感来源,而非这些东西本身。我们情感的对象是什么?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分身”。我们对凝结在其他东西上面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产生了情感,我们付出得越多,情感就越浓烈。
因此,如果父母希望跟孩子之间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一个互相有感情的友好状态,那么就得多提供孩子为父母做事的场景。不要以为这是压榨孩子,其实一味对孩子好才是真正的自私,因为对孩子好是使父母心情愉悦的本意,符合本意的当然是自私。”
为什么情感关系里,一味付出反而更不容易被爱,因为对方为这段关系付出的少。
有的两性关系里,女方要求着男方做这做那,男方反而乐在其中,为对方付出,感觉到被对方需要,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他倾心尽力,才不会舍得毁掉成果。
4“心理吸引力也是一样,在可探索区域的存量被“掏完”之后,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这里最终可能只有社会吸引力是可以通过自我提升而逐渐增加的,其余都是游离于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外的。
世间任何情感的产生,都源于利益,爱是其中的一种情感,当然也一样。”
性吸引力,心理吸引力,社会吸引力,一层一层,每一层都不应当空洞。
两个人相处,状态总是一直改变,现在让对方着迷,不代表以后依然能够。所以是不是为了保鲜,要有危机意识。
你不需要一直问他“你还爱不爱我”,而是穿越时间,依然有办法,让他重新爱上你。
最后呢,这本书让我感触深的地方,不一定是让你感触深的地方,因为每个人已有的认知是不同的。好书需要自己一探究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