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出版1个月左右,是我第一本出版不久就读到的书,值得被特殊对待。趁国庆在家,间隔着读完,算起来,读这本书大概花掉3个小时。
本书分6章,讲了6个跟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分别是自己、知识、金钱、时间、关系、人生,这些话题很大,对它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
有句话说: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一样的道理,很多时候自己以为正确的道理,信奉的处世信条,在你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人生指南时,也许你信奉了几十年的道理,竟然是错的。有些坑,如果注定要跳,早跳比晚跳好;有些认知,早点突围,你也能活的更明白。
30年了,始终没有想明白,自己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有一点很明确:有些人一定不是我想成为的,究竟怎样个界限,这就有点难说清了,这一本认知突围,于我而言,是一本好书,可以帮助我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是挑选出来书里一些我认为与我固有认知不同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证实偏差
我们的大脑在很多时候是很顽固的,无关对错,就是单纯的顽固。这在有强烈“自我感”的人身上,会体现得更加明显一些。我们通常将这种顽固称为“证实偏差”。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当你有一种想法的事情,大脑会主动去搜集能证明这种想法的相关证据,结果就是,你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正确的。比如,当你看着小A很顺眼,你会觉得她做什么都很好。
懒惰
关于懒惰,最大的原因是认知能力不足,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目标不够清晰,或者并不真正了解行为跟目标之间的关联。
这是我听到关于懒惰的最好解释,以前读书时候,家里人总是说我很聪明,就是不够努力,才导致学习不如别人。
那个时候,每次听到这话,我心理其实是有点欣慰的,觉得给自己找了个体面的理由,以为被人说笨是很没有面子的,后来上了中专,也没有想过学习与未来的关系,仅仅因为是学生,就是要学习,长大后,多少次后悔过,当初如果好好读书,现在肯定能生活的更好,但如果再来一次,怕是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我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看上去的不努力,而是没有想明白努力学习与未来直接的关系,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清晰的目标。
金钱
人的目标是通过金钱换取商品和服务,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情绪体验。
一直觉得对金钱的欲望不够强烈,对情绪体验的渴望更强烈,这句话总算是让我找到了金钱和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自己并不像原以为的那么高尚,我需要的金钱也能满足,只是拐个弯而已。
由于普通人是很难跨时代思考的,因此他们的价值观一般都仅仅源于生存现状和现有经历,一旦形成就很难转变。
妈妈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要拿自己来比较。比如:对儿媳妇的要求,骨子里还是拿她当初的时代和经历去比,就是怀孕产检这事,也要较真,张口就是:我们那个时候,不检查,还不是一样都好好的,这种观念真的很难被改变,谁说都没有用。
虽然生活方面与以前不同,但是妈妈的心理总是不痛快,觉得自己委屈了。现在的媳妇待遇跟他们当初本来就有很大的差距,她心理是不能接受的。
省钱
要想学会正确的省钱姿势,先得知道什么东西是我们的成本,省了钱以后增加了哪些显性和隐性成本,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般我们都是只能看到显性成本,看不到隐性成本,以后遇到跟省钱相关的事情,要从收益和成本两个维度进行考虑和衡量,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
挣钱
从纵向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尽量避开几乎无法靠积累达到飞跃的技能和工作。
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学习那些被组合频率最高的技能。
当你要学技能时,可以选择那些通用的技能,比如PPT,演讲能力,逻辑思维。
关系
亲子关系:如果父母希望跟孩子之间能够长时间地保持一个互相有感情的友好状态,那么就得多提供孩子为父母做事的场景。不要以为这是压榨孩子,其实一味对孩子好才是真正的自私,因为对孩子好是使父母心情愉悦的本意,符合本意的当然是 自私,但我们的教育却尝尝把这种自私扯成无私,实在是荒谬之极。父母对孩子有感情,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心血有感情。
婚姻关系:维系婚姻关系的是残存的原始吸引力与其他来自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吸引力,原始吸引力递减的速率与性行为的发生频率成正比。
我模糊的认为作为父母不能替孩子做太多,要给她们锻炼的机会,原来深层原因是对自己的付出有感情。
关于婚姻,原本的认知实在太片面,婚姻在理性的世界里,是各种利益的权衡之后,做出最优选。当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男方、女方在择偶上面的选择时,无不是从自利方面出发。
情商是效果导向的,它需要有敏感的自我感知和感知他人的能力,通过灵活应对来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最终情商的高低,是以有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目标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你有没有做某些特定的事为判定准则的。
广义的智商是包含情商的。正是由于你懂得了如何做某事的好处,或者你看到了这样做的长远利益,你才选择这样做。
原本以为判断情商的依据为是否有敏感和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作者书里写是以有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为依据,应该说比我原本的认知更高明。凡事都应该有目标,这是更高阶层的情商。
社交有两个账户:消费账户和工作账户。
每个人出去社交,都至少带着一个。消费账户负责消费,比如用时间买快乐等。工作账户负责工作,比如用时间达成利益交换等。
社交,以花费时间的目的来判断储存的社交账户性质。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社交时至少带着一个目的,想明白之后,跟着对应目的做出相符合的行为。
感恩:及时回馈
价值的即时交换就是,你为我做了什么,那我又能即时提供些什么。
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作者在这里说,受到恩惠马上就要报,因为恩惠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被打折,逐渐造成双方内心感受的不对等。人情是要往来的,受了恩惠,及时回馈,你来我往,一方面让双方再次回归到平等的位置;另一方面,你马上回馈,对方也会明确感受到你是知道感恩的人,人都不喜欢白白付出,他未来也会更加喜欢跟你往来,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你。
人生
幸福: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比较
跟他人比较、跟自己比较
幸福只源于跟他人和自己的比较。如果你想获得幸福感,只要摆正自己对幸福的认知即可。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一般能感到幸福的时刻,在你感到比别人好,比过去的自己好时,幸福感最强。提升幸福感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调整比较的对象,另一种是让自己比以前更好,这都是大脑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幸福这件事,取决于你自身,而不是你的客观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