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人类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几百年前人类完全无法想象今天的世界。我们在感到庆幸的时候,也会产生强烈的遗憾,几百年后世界又会怎样呢?恐怕也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我们活不到那一天,我们看不到那时候的世界,人生苦短,实在是遗憾。
我却并不会因此感到丝毫遗憾,我对未来的世界毫无兴趣。不是因为麻木不仁,而是我理解了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这个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乃至未来人类在宇宙间自如穿梭,但组成这个世界的基本元素是不会改变的,一切变化无非就是这些基本元素的魔术。我虽然不知道未来的世界会怎么样,但我知道未来的世界与今天的世界在构成的基本元素上是一样的,我为什么还要好奇呢?为了这些表面现象而遗憾,是不是太愚昧了呢?那照这么说来,生活还有意思吗?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都是基本元素的魔术,但现象本身不是很可观很值得体验和享受的吗?这就牵涉到下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感受世界的?
我们是通过感官和神经系统来感受世界的。不同物种的感官和神经系统是不一样的,它们感受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物种感受到的世界只属于每一个物种。即使在同一个物种里面,比如人类,每一个人感受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世界只是每一个人的世界。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主观而不是客观,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何为客观。你死了你的世界也就死了。也就是说,世界就是你,你就是世界。虽然未来的世界会给你带来新鲜的感受,但其实也就是你感官和神经系统的游戏。医生只要给你的神经系统做出某些刺激,你现在就能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催眠师也同样可以把你带入不同的世界。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但哪有什么真假呢?真假的标准最终取决于你的判断,你的判断又来自于大脑,大脑是最私人化的,一切都是自我欺骗。
什么几百年几千年,哪来的时间?时间不过是自我的错觉。没有时间,我怎么会变老怎么会死去?因为你有错觉,有错觉就同时出现了时间衰老和死亡。那去除了错觉就可以避免老死吗?去除错觉谈何容易。你只要还有一个观念存在,就不可能去除错觉。比如说你还有老死的观念,还有不想死想永恒的观念,还有自我的观念,还有虚无幻灭的观念。这些观念你都能去除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历史上也有少数人做到了,能做到的,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活在当下。立刻,一秒钟都不要犹豫,立刻的活在当下,你犹豫了一秒钟,那就根本不可能。如果你能体验一秒钟活在当下的滋味,你就掌握了奥秘。以后努力让自己每一秒钟都活在当下,你就必定能走出生命的幻觉。什么几百年几千年,就是亿万年的时光对你也等同于不存在。你只有当下,有当下就有永远。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别说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阅历是什么?阅历就是垃圾,没有一点价值。为什么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创造力,年纪越大就越来越江郎才尽了呢?就是因为他们太把阅历当回事,他们死在了阅历里头。
难道阅历就没有任何作用吗?也不能这样说,或许它能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加安稳一些,你只想要安稳吗?如果我们想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我们就要彻底抛弃阅历,不管你多大年纪,曾经多么辉煌,多么倒霉,把这些阅历都扔掉,我们不需要它们,阅历会腐蚀心灵,让心灵变得迟钝和衰老,阅历都是死东西,而生活是鲜活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时刻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成功无法模仿也无法重复,创造力永远属于年轻的灵魂。重视阅历就是一种寻求安全感和懒惰的心理,当我们需要安全感的时候,生命就不再有灵性。当我们懒惰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变成了寄生虫。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我们要每一天都活得新鲜,我们不需要阅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死了的东西你还惦记它干嘛?不要说什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镜之类的话。我们要过一种全新的生活,我们不要重复,不要一切守旧。不怕跌倒不怕失败,过去的一切都不接受,完全活在当下,从当下出发,把大脑和心灵中那些垃圾全部倾倒掉,就像还是少年那样,以一种年轻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
没有阅历,我们敢于尝试一切,敢于产生种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不要管自己多大年纪,不要想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不瞻前顾后,此时此刻,我们的生命就是充满活力的。过去的已经过去,跟我没有关系了,我不是从过去过来的我,我就是当下的我,我是一个没有历史的人,我永远都是一个最新鲜的人。无论我现在多大年纪,我都要在每一个生命状态中活出我的精彩,这就是生命意志的体现。我要做太阳,那我现在就是太阳,我就能产生太阳一样巨大的能量。无论我的人生经历过什么,无论我现在处境如何,我面临着什么,我都不把它当回事,我不当它是个事,天塌下来了也是芝麻小事。我永远都活在现在,我的心里不留下阅历的痕迹,我的心是一颗赤子之心。我经验了世界,我经验了生命,我肆无忌惮的创造,我最终忘记了自我。不留下阅历的人也不会留下自我,我投入了生命的海洋,整个存在也都化为了生命,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何谓生生不息,这就是最自由的生命!
上了年纪的人就容易产生暮气,身体衰老了,暮气就愈发沉重。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暮气沉沉的,可能是压力太大,看不到前途希望吧。无论你在哪个年龄段,都不应该有暮气,你可以进入暮年,但你不可以有暮气。因为暮气是死亡的气息,如果你有了暮气,你就离死亡很近了。可能你还要活很久,但你的精神差不多要死了。
谁也不想暮气沉沉,谁都想朝气勃勃,但做不到,心态就是这样子,没办法。我们太沉重了。我们需要减负。但现实就摆在这里,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不会相信安慰人的话。但我的目的不是说话,我要让垂死之人获得重生。我要让有缘之人知道,死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我假定你就是有缘的人,因为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领悟到的。有些人会觉得我所有文章都是胡说八道,鬼话连篇。这是必然的,我完全理解。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说一件事情,我得不断说,可能要说一千遍你才能领悟,或者更多,这也是必然的。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没搞清楚活着是怎么回事,你同样就不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你对死亡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死亡根本不可怕不可悲,死亡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要以为意识是由大脑产生的,身体就是生命的全部,这是很狭隘的认识。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多起无脑人的案例,他们不但很正常,有的还智力超凡。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网上搜索。这仅仅是从科学角度来讲。那为什么很多人大脑受到损坏就神志不清,甚至变成植物人了呢?为什么科学家说大脑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呢?这只能说明大脑具有某种功能,并不能证明意识就是由大脑产生的。因为大脑受到了损坏,意识无法通过大脑来呈现这些功能。就像你开车,汽车出故障开不动了,你能说是汽车创造了你吗?你开不动汽车了,能说你就不存在了吗?从逻辑上讲就是这样,但你也可以不相信,因为逻辑是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这个问题无法靠逻辑也无法靠科学来解决,因为它不属于逻辑和科学。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实证,只有亲身经验才能解决。别人实证了也解决不了你的疑问,你会认为别人是幻想或幻觉,因为你自己没有实证,根本想象不到那是怎么回事。所以我说这得凭缘分。
人们认为意识源于大脑,完全是受到近代科学的影响。古代中国人没有谁相信意识来源大脑,即使物质主义者也认为意识来源心脏。有的国家人们都坚信意识来源肚子。所以这种认识是时代的产物,并非客观事实。中国的主流文化儒佛道都是讲实证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领悟到现象后面的本质,从而超越现象,成为本质的存在。儒家说这是格物致知,道家说这是返璞归真,佛家说这是明心见性,反正都是一回事。好吧,扯这些理论也没意思,我们还是来体验一回。
先坐下来,放下心中所有的思虑,什么都别想了,放松,做几个深呼吸。过两分钟再看下文。
知道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
立刻回答!
不,不要回答!
到底是要回答还是不要回答?
好,注意到了没有,在这样一个犹豫的间隙,你是否感受到了片刻超然的空,屹立在这纷飞心绪之后?它超出了矛盾对立,它不在语言思维的范畴,它只是一个直觉。甚至你都不能说这个它字,因为它字也是一个概念,而它不是一切概念。你应该立刻,毫不犹豫的确认它,因为你的犹豫怀疑也是发源于它。
坏就坏在很多人这时候都会犹豫怀疑,思想一动,你就完全走岔了。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很多人就是要折腾许多年才能确信不疑,这也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过程。确信什么呢?它就是它,除了它没有其他,当然包括死亡与出生。没到这一步,你肯定会有很多怀疑,你会提出很多质疑。不管怎样说都无法消除你的疑心,只有靠你自己,用自己的实证才能让自己确信。那时候你的暮气就会一扫而空,因为你会明白,你永远是起初。
2013.10.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