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解读老子1
如意(微信号:pingsos123)
于2017-10-30整理完成,历时一个月
总字数:39898字
西方文化,我们都很熟悉,从简单到低级,中低级到高级,中国文化反过来,中国文化是从高级向低级发展,大家看我们所谓的国学,全部落实和完成在先秦时代,也就是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前。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前,中国在国学上基本上没有任何重大建设,只有一件事例外,那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即使放在先秦时代看,那么先秦时代是国学奠定期,它的思想的宝典在先秦思想文化第一组为老子,所以中国的文化发展跟中国的地势一样,西高东低,一路往下流,往下走,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式。
那么道德经这个书名,是到汉魏后追加上去的,也就是老子的书书名原本不是叫《道德经》,大家知道先秦的书,是姓加上子,比如孟子的书叫《孟子》,庄周的书叫庄子,韩非子的书叫韩子,唐宋之后,出现唐宋八大家,其中有一个人叫进韩愈,其人称之为韩子,因此唐宋以后,人们才把韩非子这本书由韩子改名为韩非子,那么老子的书,据史记记载:老子书上下篇。也就是老子的书,书名就叫《老子》,道德经这个书名都是汉魏后追加的,包括分为八十一章,都是后人的杜撰。
老子道德经这本书讲的并不是道德,或者我们一般人所说的人伦道德,尽管中国人后来把伦理道德也用道德二字,确实有一定深义,但它这不是老子的本义,老子所说的道和德远比一般所谓的人伦道德、伦理道德要深入的多。
老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唯一的哲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今天上午讲课讲过,说中国传统文化不产生狭义哲学,那么在中国所有思想家中,唯有老子一人,他的学说略略带有一点古希腊狭义哲学的意趣,不仅如此,老子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在中国思想史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他比肩,即使放在跟西方大哲比较上来看,老子思想在某一个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西方哲人也难以与他媲美,因此我们说,老子的目光别致而深远。
自古以来,对老子学说歧见分叉,误解甚多。秦汉以后,老子的学说被降格为黄老之学,所谓黄指黄帝,也就是把老子的一派虚实思想庸俗化为一派治学方针,而且老子的道也广为泛滥,茶有茶道,棋有棋道,文有文道,武有武道,连吃饭都有味道。可老子所说的道,究竟说的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讲清,那么我们今天下午只有三个半小时,我们要把老子全部展开来谈显然是不可能的,讲老子思想及其文本,至少需要四十个学时,我们连四分之一的时间都不到,怎么办?我们今天下午只讲老子思想原旨和主线。所谓原旨,就是原教旨主义的那个原旨,就是老子当年究竟想说什么,所谓主线,就是老子道德经千年,它的究竟想,它的基本思想、脉络是什么,如果大家把今天下午这节课听明白,那么,你以后读老子的书读懂基本没太大问题,如果今天下午这节课,你听不明白,那么你读老子书,每一读就是一种体会,可你终究搞不清老子想干什么。
晚清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文人,林则徐的朋友叫魏源,他曾经对老子书做过一个评价,他说老子道,太古道,太古书也。太古这个词在西方科学史上,是指三十五亿年前原始地球和原始生命的形成期,叫太古宙,大家知道中国有一个词汇叫宇宙,这个词的发明人是先秦诸子一子叫司子,所谓宇宙什么意思呢?宇指四方上下指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指时间。太古宙,就是在时间轴上,站在西方科学史上仅指三十五亿年前,而在中国“太古”这个词,仅指盘古开天地的那个时段才叫“太古”。
我们知道老子,通常我们所说的老子也叫老聃,乃孔子师。就是做过孔子的老师,这个不需要考证。那么,老子大约应该比孔子年长二十岁左右,那么我们很熟悉孔子是公元前551年生的,那么老子大致就应该是公元前570年生,那么怎么会说太古这个词呢?这显然有个疑问。民国时候,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吕思勉,他在中国思想概论一书中对老子书作过这样一个评价,他说:经老子书,此意甚古,有全书之义,女权兼优于男权,具足争其时代至早。吕思勉先生这段话什么意思呢?他说老子的书远比春秋末期要早得多,因为在他的书里,处处体现着母系原始社会的思想与心,因此,吕思勉认为具足争其时代至早。
那么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从两汉以来一直到民国时候,中国历代学者对老子书所做的著,所作的著本可谓汗牛充栋,可是呢?在这么多学者中,有相当一批学者认为老子是比孔子书迟的多的人,比如民国时候著名的学者像梁启超、范文兰、冯有兰这些人都认为老子是战国诸期的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分歧呢?是因为我们现在拿到手里的老子道德经这本书不是老子的原作,而是两汉以后四个文人著本的综合本。因此学界把它叫传世通行本,它是西汉早期一个叫何尚功的人的著本,东汉时候一个著名学者叫严尊的著本,三国时候曹魏所在地出了一个学者叫王必的著本,一直到唐朝一个著名史官叫赙仪的著本,这四大著本的综合本。那么,大家要知道,古代没有印刷术,任何一本书要流传,是靠人一个人一个人拿手,手抄过去,在抄书的过程中,发生个别字的错误和错愕,在所避免,甚至有的人把自己的理解和误解都加在其中,因此,古代的书很难找见作者的原本,再加上老子这本书是两汉以后四个学者的综合本,因此出入甚大。我们怎么知道这一点呢,在上个世纪末叶1973年,我们在湖南马王堆汉墓里出土了一套老子帛书,所谓帛书,就是写在丝绢上的老子书,书名叫老子,分上下篇,这本书的出土,我们会发现这个书分甲、乙两组,文本显然很古老。它的乙本,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可道,名可名,非可名”,表述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哪个恒字,永恒的恒,能用这个字,说明它至少不避汉文帝刘恒的字讳。
中国古代为尊者讳,皇帝用过的字,名字里用过的字,时人不能再用。那么乙本中恒这个字能反复出现,说明乙本比汉文帝刘恒要早,而甲本中,邦这个字不断的出现,证明甲本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字讳,它本子已经跑到先秦去了,那么,把甲乙,把甲本残破不全,乙本相对完整,把甲乙两本合起来就是现在很著名的老子帛书,老子帛书我们通过看老子帛书,会发现老子帛书的文词及其用字都相当古远,证明老子帛书远比道德经这个通行本要古老的多,要接近老子原本,尽管我们不敢说它就是老子原本。
那么,我们从老子帛书上可以再度证明,老子是远比孔子为早的人,甚至老子并不是只作为孔子师的那个老聃,耳朵的耳,这边一个冉冉升起的冉,而很可能是老聃加系的总称,也就是说老聃家系,祖祖辈辈做周王的史官,不是春秋末期的思想,甚至代表商代氏族部落的思想,那么大家要注意,老子其人很可能不是作为老子师的那个老聃,而是老聃家系的总称,我们现在拿到的文本,也未必是,那么大家要注意,关于古书上对老子的记载,片言只语,记载最多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可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给老子作传竟然不到700字,而它给孔子作传和释加传,竟然有一万多字,而且司马迁根本搞不清老子是谁,所以史记中只提到或曰、或曰,他另提到了一个聃,这个聃呢是战国中期,他作了个说明,他说这个老聃的七世孙曾经在汉文帝手下做事,就是在汉文帝手下做官,古人结婚很早,十几岁就结婚,一代人,我们顶多算他二十年到三十年,那么七代人,按二三十年算,也不过二百年,从汉文帝那时候往前推二百年,确实推到老子。
为什么会发生对老子的重大误解,时间上都说不准老子是谁,是因为我们现在拿到的道德经这本书,里面充满了两汉的时代甚至充满了两汉时代的甚至唐代的,因此老子道德经这本书距离老子原本颇有距离,好在道德经这本书,老子思想的主节、大义没有失掉,因此我们今天讲学仍然用道德经来讲,因为用帛书来讲太深奥太难懂。好,那么,我们关于老子其人和老子其闻,我就简单交代一点。因为我们实在没时间来详细讲老子的身世,我只告诫大家,你读史记,看史记中对老子的记载,你要小心,因为司马迁说不清老子是谁,而且里面的记载大多是矛盾的、或者是有出入的,所以司马迁自己都承认说他说不清老子是谁,他说:老子隐君子也。不是吸毒的那个瘾君子,是隐士的那个隐。说老子是个隐士,他搞不清老子是谁。
那么我们下面就看一看老子文本,极其古老的一个表征,我们在帛书中二十五节,见到的一句话跟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完全相同的话,却使用了完全不同的字,在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立天子,值三公。什么意思?他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紊乱度逐步增加,因此不得不设立天子,而天子要管天下,不得不建立三公九卿这样的政治制度,可是这句话,在老子帛书里表达为:立天子,值三乡(音同)。我把乡字甲骨文写在黑板上,请大家看这个字,什么叫做乡,乡这个字首先画了两个趿坐着的人,对坐着吃饭,中间画了一个古代的石器叫做必,而且有意识把两个人的嘴画得很夸张。什么叫乡,在原始氏族社会期间,大家都生活在血缘群团之中,大家可以对坐在一起吃饭的有血缘关系的人叫乡,中国今天农村还在严格的这个字义上使用这个字,叫乡党,就是同村人,王家村、张家村、李家村,每个村是一个血缘群团,不得通婚,走到外地,碰到自己的同村人,把他叫乡党,就是在这个含义上使用,请大家注意这个字就是繁体字“乡”的来源,可他同时也是“卿”这个字的来源,卿这个字什么意思?客人的意思,客卿的意思,它为什么为转化出第二个字,是人类文明化社会的表现方式和进展方式,是超血缘化发展,也就是从血缘性的氏族社会,发展为血缘氏族关系的联合,这叫部落,然后再发展出部落联合,这形成国家的雏形,在这个超血缘化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外氏族、外部落的人也来到你本氏族跟你对坐着吃饭,这个时候,他已经跟你没有血缘关系,而跟你是客人关系,因此演化出第二个字“卿”,它表达着人类社会向超血缘化的发展过程中字义的变形。可是请大家注意,老子用:“立天子,直三乡”,按道理应该用“直三卿”,“三公九卿”的“卿”,他居然连“卿”都没有用,而用的仍然是最原始的一个字“乡”,表明什么,表示“卿”这个字还没有出现,老子的文本已经出现。老子作为周代的文化总代表,朝庭的最高文化人,史官他不可能不认识某一个重要字,可见老子文本之古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