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阅读,就是这样的一件能使人拥有有趣的灵魂的小事儿。然而,阅读如果囫囵吞枣,不仔细涵泳体会,很容易步入掉书袋的地步,成为“两脚书橱”、“知识的搬运工”。
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赞成吴非老师的观点:学会学习是需要学习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是奔腾的江河。2015年9月上岗至今,读过的书也不在少数,在不断地阅读与实践中,体悟也有很多,在与大家做个分享。
(一)阅读的覆盖面造就思想广度
(二)阅读的切入点培植思想宽度
(三)阅读的甄选性影响思想高度
(四)阅读的深入度铸就思想深度
【阅读的覆盖面造就思想广度】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往往一个人的阅读面是否广阔,经决定其思想的广度。俞敏洪曾说,如果你看以两本书就改变了你的价值观,只能说你没有价值观。所以,我们阅读要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尽可能的选择类型多样的书籍阅读,二是寻找涉猎广泛的作家的书来读。我们赞成第一种阅读方式,因为那是问你们看世界的重要途径。当然,在工作紧张、业余时间不都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建议第二种途径,即寻找涉猎广泛的作家的书来读。在这个层面上,推荐阅读成尚荣《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
这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骨气、中国自信的教育学。而立德树人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宗旨与根本任务,教师也必将在立德树人的平台上有更大的发展,立德树人的好教师也必将在立德树人中站立起来,瞭望世界。
【阅读的切入点培植思想深度】
有句话说,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内心反射的光芒。当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怎么看、怎么办,这些都是有方法可循的。千万不要小看我们对问题的解决的思考方式,因为思考角度的差异,必将会导致处理水平的云泥之别。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专家的引领是学习的捷径。很多的时候,切入点的差异也决定了思想的宽度的程度。
在这个层面上,推荐阅读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
这是一本专门点评案例的书籍,书中语言往往幽默犀利,剖析案例时鞭辟入里,娓娓道来我们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容易犯得错误以及正确的思考方式。这本书帮助我们解决了在工作中如何应对问题的问题。在作者的分析中,可以迅速对照出自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的差距;第二,是不断跟随作者的分析思路,匍匐着去领悟正确的工作思维方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不断给自己植入优秀的思维方式;三是学习案例分析的路径,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
【阅读的甄选性影响思想高度】
世界书籍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汗牛充栋的的图书面前,甄选出一本不落窠臼、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高水平图书可以让我们在成长上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吴非《致青年教师》正是这样的一个本书,该书是致青年教师的惊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
曾有个有待商榷的理论说到: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吴非老师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是奔腾的江河。毫无疑问,在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吴非老师思想的先进性。如果教师有的只是“一桶水”,那么这样的治学态度仍然还是填鸭式的,把自己当成一个容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难以逃脱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的命运,错误的思想是教师发展的桎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的治学态度正确,教学才具有先进的可能。如果教师本身学识扎实,又能融会贯通,必将能够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一个更美好的美丽新世界。
【阅读的深入度铸就思想深度】
吴非说,教师读书应该向呼吸一样自然。我们常说的深耕课堂,应当包括业余的读书、生活的思考、工作中的写作,只有自身具备更先进的理念,才有可能在课堂内外更优雅与从容。教师的生活状态,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影响。很难想象,做事丢三落四的老师能叫出做事有条理的学生。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更严关注自我的发展,因为很多的时候,一位教师能给学生的很大程度上却与与自身的学养。所以我们都应当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持续实践者和思考者。在这个层面上,推荐常生龙《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辛而欢喜的修行。让我们捧起书来读,读出真,读出善,读出美,读出自我的傲慢与偏见,读出自我的坚持与坚守,读出自我的改变与成长。
朋友们,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升官发财,而是要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捧起书来读吧,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早已超越了之前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