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了,我祈祷着圣诞老人能到我的梦中。可能圣诞老人忙着去各家送礼物,终是未入我梦。
清晨,我们起床去厨房一看,圣诞节的早餐竟然是松松软软的大蛋糕。我们很开心,吃得饱饱地走出旅馆。按照计划,这几天我们要去参观博物馆,主要是因为天气寒冷,室内活动更好一些。
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波特兰美术博物馆,里面展出的作品包括欧洲17至 20世纪初的绘画、美国的现代艺术及北美印第安人的工艺品。接着,我们又去了俄勒冈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在那里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增长了不少知识,收获颇丰。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们高高兴兴地走向超市,准备大肆采购一番。我和老伴儿边商量菜谱边计划要买的东西,马上就到超市时,忽然看见保安在拉卷帘门,超市里面的灯已经关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刚6点就关门了?
一问才知道,圣诞节这天商店超市统一6点关门,全体市民都要回家过圣诞节,这是许多年的老规矩了。我们这对“外来户”哪知道这些,一下子傻了眼。这下好了,甭说圣诞大餐泡汤了,就连我们自己的晚餐也没着落了。
我和老伴儿不甘心,又沿着大街找了几家食品店,结果等待我们的全是些闪闪发亮的圣诞树和圣诞老人,很孤独地守在商店门口,店里连个值班的人都没有。我们只能打道回府了,还是饿着肚子的。
听着老伴儿肚子高一声低一声地咕噜乱叫,我只好对他说:“我现在也没招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什么都没买到,只能喝白开水过圣诞了。如果运气好,到旅馆厨房的公共区域看看,有什么能吃的,就凑合着做点吃的。”
回到旅馆,到厨房一看,可把我们乐坏了。圣诞节前走的人多,所以留在公共区域的东西还真不少,大部分是鸡蛋,还有两个半西红柿、一瓶樱桃罐头和几棵芹菜。看看这些物品上留着的纸条,日期还都是最近几天的,很新鲜。
老伴儿说,咱们就煮几个鸡蛋吃吧,对付一下就行了。我自然是不同意,大过节的,光吃煮鸡蛋哪成。
老伴儿说:“也就那些剩鸡蛋,难道你还有法子把它们做成宴席不成?”老伴儿的话倒提醒我了,吃不成圣诞大餐,就改成吃圣“蛋”大餐也行啊。不过“诞”字换成鸡蛋的“蛋”,同音不同字,内容当然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做饭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凭感觉做菜。
进了厨房,一看都有什么菜,然后马上根据菜来搭配,可以说是现想现做。以前别人问我家孩子说:“你家今天吃什么呀?”我家孩子总是回答:“不知道,待会儿我妈会变出来。”儿子总是夸我做饭快而且像变戏法,通常一顿饭顶多20 分钟就可搞定。总之,用高压锅蒸米饭的时间有多长,我的做饭时间就有多长。这段时间我能炒两个热菜,拌一个凉菜,做个汤,因为我是双眼煤气灶同时操作。
现在在青年旅馆,煤气灶有8个呢。又不用炖鸡烧鱼,用这些鸡蛋和几样原料,估计可以做出 8 个菜来,顶多一个小时就能搞定。这样一来,我们的圣“蛋”大餐在 7 点半以前就可以上桌了。
菜还没做好,浓厚的香味就已经吸引了七八个人来,我趁机说明了吃圣“蛋”大餐的意思,大家都很高兴,纷纷回去叫同寝室的人。有人还拿来了啤酒饮料,原来他们都在独酌独饮,闻到香味就出来了。当然还是大家聚在一起过节好了。
我为第一道菜取了一个中国式名字“三阳开泰”,又取了个应景的名字叫“欢乐蛋”,因为我猜想,待会儿大家吃的时候一次尝到3 种不同味道的蛋,一定会欢声大笑。
尤其是我做的卤蛋,在北京的朋友圈是出了名的,由于我用12种佐料做卤汁,所以我也叫它“十二香蛋”。可这次的卤料没有那么多,连桂皮大料都没有,只好改叫它“欠香蛋”了。
庆幸的是,我在找卤料时又找到了半瓶番茄沙司,这一下我的圣“蛋”大餐又增添了一抹色彩。我把蛋羹端出来,用沙司在上面画了一个圣诞老人像,又在荷包蛋上分别写上“圣诞快乐”,这样两个主题菜就完成了。
主食只有一个蛋炒饭,显得有点简单,再配上一个卷蛋饼就“OK”了。我把老伴儿摊好的鸡蛋饼卷上炒芹菜,再用那根老芹菜劈的丝拦腰系住,打个结,整齐地码在一个长盘子里。系断了的绿丝,我就撒在蛋炒饭上面,这样两个主菜都很好看,清香淡雅,绿意盎然。
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两个菜名,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它们冠上了,蛋炒饭叫作“青松翠翠颜如玉”,卷蛋饼就叫作“杨柳芊芊小蛮腰”。好家伙,两样最普通的中国饭,我还弄得这么有诗意有典故,也太不自量力了。好在老外大多不太懂中国诗词,我也就不担心贻笑大方了。
还有两个凉菜,其实不用动脑筋我就想好了,反正都是鸡蛋,只改变一下刀工和摆盘的方式就可以了。我把白煮蛋用小刀从中间切成波浪形,打开后两半鸡蛋都带荷叶边,中间的黄心上再顶一颗红樱桃。
为了节省寥寥可数的十几颗罐头樱桃,我还把一颗切成两半,可以扣在两只蛋上,也不影响美观。还有一根芹菜芽,被切成几段后,搭在两个蛋中间,我想可以把这道菜叫作“二龙戏珠”或“牛郎织女”。
另外几只白煮蛋被我切成小月牙,一只月牙配半只红樱桃,一只月牙配半只绿樱桃,盛在盘子里码成一圈。中间几个半圆的蛋,也用牙签穿上红绿樱桃插在蛋白上,活脱就是一幅月色美景,干脆直接叫“敖包相会”了。
可是我这英文水平有限,“相会”好说,可是“敖包”怎么翻译,我可不知道,无奈只能叫成“月亮下的浪漫”,外国人也懂,我也好翻译,没准儿他们会很喜欢。
果然,菜刚一完成,他们就哇哇地叫起来,围着盘子左看右看,高兴得手舞足蹈,死活不肯相信这是用鸡蛋做的菜。
最后我要做芙蓉鸡片了,蛋清已经被老伴儿搅成了泡沫状,我轻轻地把它们滑进了锅里,随即,蛋清就慢慢变成了翩翩的云朵状。等这最后一道菜端上桌,我的圣“蛋”大餐算是完成了。
老伴儿看了我的圣诞大餐,不觉得很新鲜,因为我在家里常干这种事,他早已司空见惯。可是老外却惊奇万分,不断地有人问,这真的全是鸡蛋做的吗?怎么我们的鸡蛋没有这么好吃?我说:“拜托了,这鸡蛋就是你们美国当地产的,只不过做鸡蛋的是中国老太太。”大家听了都鼓起掌来。
吃完饭大家都抢着刷碗扫地搞卫生,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老两口儿再动弹,只让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里的圣诞节目。这感觉好温馨,在遥远的美国竟然感受到一些家的味道。
我决定出去走走,看这美丽的圣诞夜晚是个什么情景。
好家伙,连走了好几条街,竟然没碰见人,连汽车都极少,街上冷清极了。这哪里是过节,连平常日子都不如。我们走过一家电影院,推门进去看了一眼,偌大的放映厅里,观众稀稀拉拉的没几个。有两对情侣相拥而坐,根本没看电影,估计是惧怕寒冷,躲在那里。
天空已经飘起了小雪花,我们走到一家酒吧门前,看里面也是冷清得很。不知圣诞老人此时大驾光临,会不会伤感?也许他老人家正在荷兰的圣诞老人村,拆来自世界各地小朋友们的信呢,根本顾不上来这里。
晶莹的小雪花铺满了整个街道,城市成了银色的世界。在最美的夜空下,一种很宁静的幸福感悄悄爬上我的心头,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悠闲快乐。
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也就是说,幸福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不用刻意去追求,往往就在一个你不经意的瞬间,它就出现了。就像在这个安静的圣诞之夜,在美国宁静的街道上,我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又完成了一个心愿。
作者简介,李心培,生于1947年,土生土长的北京老太太。60岁退休后她开始从零学习英语,并取得了华尔街高级英语口语证书。她用6年时间,游历39个国家,还把一路所见所闻写成书,鼓励许多同龄人不惧年岁,踏上圆梦之路。
本文摘自图书《像少年一样呼啦飞》,汇智博达出品,标题为编者所加,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