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他人”是指从自己心理层面精神依赖的人;随时随地任意敞开说话的人;不管在怎样的情境里都能及时收到回应自己的人;他的言行举止能严重影响到自己内在情感的人;在某一点上我们特别想让他去改变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3572/3ddbc28034fa7675.jpg)
第一个重要他人——妈妈
人类是这世界上唯一一个出生不能独立生存的动物,需要妈妈无条件的接纳。一个生命种子越经过9个月零28天离开熟悉的子宫,在惊恐中出生,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当体察到妈妈熟悉的心跳,惊恐的情绪才得到安抚,才会觉察到安全感,内在平和,开始呼呼大睡迅速生长,生理需求均用哭声来叫妈妈帮助。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刚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连吃奶头都得磨合几次才行,但一旦有了第一次就有了规律,他非常敏感,靠嗅觉、听觉和每根汗毛的触觉来判断身边的一切事物。
100天内妈妈在雌激素本体氨的刺激下能做到无任何附加条件完完全全的接纳孩子,在对这丑丑的“小肉虫儿”前途全部是未知数的情况下,妈妈的幸福满足感达到最高峰,这是人类的天性。
孩子认定了妈妈是他的重要他人,随着逐渐的长大,体察着身边的一切,开始用嘴、眼、手、身体行动去接触这个世界,一周岁内不肯离开妈妈的视线,只要能看到妈妈在身边内心才有安全,就会继续向前探索、体验惊奇!妈妈若突然离开孩子几天,孩子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病、胆小……。从此更粘妈妈,会在恐惧感中小心的关注。
妈妈给的是温暖的爱,任何伤痛在妈妈面前都能被抚平。那个江湖人称飞剑王说的“妈妈浑身都是孩子的宝!”我很认同。
妈妈做足够的亲、爱,孩子收到,意识才能放松,才能开始进入正常的向外界探索,才能母子分离轨道。
如果孩子一周岁内没有得到妈妈足够足够的爱、足够足够的关注,一生内在情绪稳定度、安全感、价值感都会有偏差,一生都会向外寻找这份能满足自己心灵的亲和爱,直到找到那个能温暖灵魂的人出现、黏上为止。所以妈妈给的是孩子一生亲和爱他人的能力。足够的安全感,才是孩子一生有坚强独立自主的能力,将来自己才有能力做自己的重要他人。所以有专家提出来“产假一年”的说法,同时也希望妈妈陪伴孩子是三周岁。
孩子的觉察力是非常的精准的,因为从小他就关注妈妈的言谈举止,王剑飞说:“孩子了解父母比父母了解自己多的多!”记得在《刘有生讲病》那本书里说,妈妈焦虑上火烦躁,12岁内的孩子就会发烧,越小越灵验。想想我带孩子时确实,我越忙乱孩子越闹病,那时候不懂,想想好悲催啊!
所以妈妈的坏情绪是最能影响到孩子成长的,那妈妈如何才能情绪稳定呢?
1、学习情绪管理,去了解情绪怎样舒放。比如给自己固定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约朋友唱歌、购物、健身、旅游等……
2、处理跟父母的未了情,敞开心扉地跟父母谈曾经压抑在心里的委屈。月子里的抑郁症均是与父母之间关系,存在身体里压抑太多造成的。
3、处理创伤事件,在成长过程中所有受过的忍辱,要认真的去回顾、理解,自己实在想不开的事,要找咨询师治疗。
4、给自己做心理营养,做自己的好父母,以自己为中心,好好照顾自己。
生孩子是女人一生精神最敏感期,幸福与愤恨都是极端型的,好多妈妈会给身体留下月子情绪和月子病。母子健康是一个家庭的幸福,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
第二个重要他人——爸爸
孩子出生,一般爸爸是围在妈妈和孩子周围的服务员,孩子从声音感知爸爸的存在,孩子敏感期头几个月晚上是最粘妈妈,不让爸爸抱的,几个月后随着对爸爸的熟悉,跟爸爸逗玩在一起才逐渐接受爸爸抱,在会坐爬时就会跟爸爸玩游戏,甚至同意跟爸爸到外界。
爸爸有满身的力气,和对外界的熟悉度,能刺激孩子跟随,在爸爸的鼓励下孩子进入对外界大自然的探索,被爸爸魅力吸引的孩子都是勇气可嘉聪明的、外向的调皮捣蛋派。
爸爸的思想是敞开的、自由的,孩子没有约束感,所以孩子都把重要事放到爸爸身上去实现。
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妈妈的爱在唠叨中被埋没、排斥,不得不转移为孩子背后的服务员。孩子在学校紧张的关系和学习里就像暴风雨里的雄鹰,回到家要有温暖的人、有热食儿、有随便敞开心扉说话的地儿,青春期才能平安渡过。当然有爸爸的陪护着、鼓劲着,孩子的学习都不会差。
所以,爸爸是给孩子一生的是探索精神、勇气、自信心、自我认可的价值感、自己认识外界的世界观。
第三个重要他人——其他养育者
孩子也有从小交给其他人养的,比如老人、甚至其他亲属,90%的刚出生孩子可以接受别人为重要他人,有10%孩子的孩子是不接受的,表现为绝食、哭闹、生病,从外表症状可以看出来,硬来会有生命危险。
孩子若能接受,那么这个人就是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他人了,以后父母所想牵回来,孩子跟父母的感情难免有长时间的忐忑和纠结。
重要他人的完整爱是孩子成长必须有的。位置残缺的家庭,孩子成长必出偏差问题、学习不会太好,青春期将花样百出,凸显出偏差行为的孩子。
第三个重要他人——老师
我一直认为老师是我的重要他人,现在看不是,老师的角色在填补外界知识上,孩子从小能得到父母足够爱的话是不会把老师当成重要他人的。刚上学孩子对老师的听话程度可以说明一切,当一个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温暖和夸奖时,是非常讨好老师的,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目前看住校的孩子才会对老师深度的察言观色,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永远是有距离感和恐惧感的,潜意识里的敞开度可能都没有他同桌近。
第四个重要他人——爱人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逐渐分离试的,从青春期开始,出现寻觅另一个重要他人——恋人。这是我们这一代封建保守派不可理喻的事,我们当年异性同桌三八线早已经销声匿迹,受网络信息的影响,孩子们都是大胆敞开透明的。开始还都单纯彼此珍惜,有距离、有规矩。逐渐到20多岁开始真正的以结婚为目标的谈恋爱,那个粘度都想24小时粘合在一起。
于是,经历深思熟虑,带着家庭留给自己的生活模式、带着对父母依赖未得到满足自己的渴望、带着自己成长的创伤事件,进入婚姻,开启互相讨要、互相补充模式。
随着孩子的出生,俩家家人掺和进来,小矛盾即可升级。前几年还可以对付,互相理解、支持、尊重、包容,可随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叮当响,没准会触碰到自己哪根残缺不全的神经,关系开始晃悠,坏情绪的根源都指向对方,躺着也中枪。夫妻关系本就该若即若离,每个人本来追求的就是自由,只是离的近才在乎。
夫妻关系里,总想把对方打造成自己想象的模样,只为去方便自己。其实每个人不愿意接受外人教导的,就算小时候父母也得“先爱后管”,没有强大爱做前提管的结果就是逆向的!每对夫妻都有彼此父母、彼此孩子的一面,想自己舒服就得去尊重对方的不同点。就算外表看当年多么的门当户对,可每个人家庭认知理念基础不同,磨合过程难免分歧。就算有权威的领导也是一样,发展不出来慈悲为怀的一面,将带不动任何人。
其实,从25周岁开始重要他人就是——自己,于是中年开始必须找老师和方法学习跟自己连结,从原生家庭一步步屡环境和关系,修正自己内在的残缺,经营好余生!否则成长期困苦的人会被生活压夸。此时想起来,心理学为什么出自西方,因为西方人都在保护自我层面活着。
近几年离婚率不断攀升,估计将来更是依然,原因是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找根子修整补充自己的心理营养,敢去领婚姻绿本本的就不知道准备去嚯嚯下一个谁去了……
第五个重要他人——儿女
女人自从怀孕,就把孩子当做最最重要的人,可孩子出生就是分离的开始。自己成长不健全的人跟孩子很难分离,紧紧的抓着孩子,总在恐惧孩子有半点不如意。这样不经过调整的妈妈,养孩子孩子长大的是身体,意识能量和自理能力永远长不大。
随着岁数的增长、能力下降,多半生把儿女挂心头,老了更粘人,可纠结着不想给儿女添一丁点麻烦,可越怕啥越来啥,儿女再忙也是靠山,意识会让身体生病来捆绑儿女。时不时的耍点小伎俩,挑拨孩子竞争,可能给一丁点物件儿都会骄傲地向外宣扬着:“看,我✘✘孩子给的!”
记得老师说:“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孩子爱父母是社会义务!”一声叹息……
第六个重要他人——密友或心理咨询师
在现实精神紧张的生活当中,不敢跟父母吐露心声,怕他们瞎操心,在给自己添乱;不敢跟爱人一股脑的托盘而出,怕他用他的眼光评价、控制,给自己制造不悦;不敢跟孩子讲自己的不易,怕他成为拯救者不务正业瞎苦恼。唯一可以吐露自己的是——闺蜜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不用考虑白眼的后果、不用遮掩伤疤的丑陋,尽情的把观点和意见随便梳理倾倒出来,闺蜜给点钉子或认可,自己就暂时会舒服些。找心理咨询师正向挖掘一下根基,长期发展才会顺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3572/9cfaa3bf86c126d4.jpg)
总结: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重要他人,25岁之前的孩子重要他人是父母,不管遇上什么事,只要父母接纳、给足包容和理解,孩子人格就不会走偏。婚后只要他人可能是爱人,这个变动是在潜意识逐渐递进的一个过程。
时代进步,多少人苦苦挣扎在40岁死80岁埋呀,所以中年是向内探索的开始,整合、补充自己心里营养,去让自己余生活的顺点气儿!
中年不容易,在外支撑繁杂工作的价值感基础在家庭,需要做好自己的重要他人、老人的重要他人、孩子的重要他人。岁月如梭,万物空性的时光里,唯求我们生存关系一切自然、安顺!
[太阳]此时太阳正好出来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是2019的第一天,也是生命里又一个春天的开始。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遇见更美的风景,活出更好的自己,拥抱喜悦和幸福,2019我们继续同行。
祝福大家:万事顺意,安康顺遂![抱拳][抱拳]
网友评论